集合点名前喊连训,是很多连队常见的做法。然而,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支援保障连一次点名,官兵们却喊出了两个版本的连训。连训的背后是集体认同感。一个连队呼喊连训时的南腔北调,折射出改革调整期间新组建单位的融合之难。合编之后,如何尽快推动部队合心合力?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王克勤式一线带兵人”秦松杰(左二)在新战士五公里跑步中为班里战士加油鼓劲。解放军报记者 朱达 摄
“王克勤营”里的新互助
——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发扬优良传统促进部队合心合力的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朱 达 通讯员 刘先冬 李元庆
集合点名前喊连训,是很多连队常见的做法。然而,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支援保障连一次点名,官兵们却喊出了两个版本的连训。
改革调整中,新组建的支援保障连官兵来自两个荣誉连队。一个是爱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连。70多年前,王克勤带头发起的官兵思想、技术和生活“三大互助”运动传遍全军,连训“尊干爱兵、团结奋进”也作为该连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另一个是“许昌连”。解放许昌的战斗中,该连仅用8分钟便展开4次爆破炸开城门,而后又打退十几倍于己之敌的疯狂反扑,“神速突击、顽强制胜”的连训被官兵视为精武砺剑的精神法宝。
连训的背后是集体认同感。一个连队呼喊连训时的南腔北调,折射出改革调整期间新组建单位的融合之难。
作为王克勤生前所在营,今天的三营,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兵都是从外单位转隶而来。“不同单位的官兵,文化传统、管理模式、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给单位建设发展带来了不少冲击。”教导员胡良平说。
合编之后,如何尽快推动部队合心合力?这是“脖子以下”改革展开以来大江南北军营里的“热门”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三营还是老解法——发扬“三大互助”传统。
由此,支援保障连里发生了不少新变化。教育讨论,排长徐昊借鉴了王克勤连队的“互助教育法”,受到全排官兵欢迎;体能训练,值班员张加文吸纳“许昌连”班长孔峰的提议,改变训练课目组合顺序,训练效益明显提升……新连队吸纳着两个光荣集体的优长,正加速融合发展。
“如果能从‘互助’的角度来看那些老单位的个性特点,矛盾就会少很多,战斗力标准就会鲜明得多。”回顾几个月来的融合历程,苏晓武认为,发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互助”运动,正在改革强军中彰显出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传统、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有差异——
互解互通,熔铸过硬的“钢”
2017年5月中旬,刚从某海防团转隶到三营,排长吴寿兴就被新的管理规定“撞了一下腰”——
海防团要求干部每晚熄灯后到凌晨5点前查铺查哨两次,而新单位规定,中午午休时干部也要查铺查哨一次……由于不熟悉新的规定,吴寿兴刚担任连队值班员时,几次午休查铺查哨都没落实。
事后,吴寿兴一脸自责,却被告知:“指导员已经代你查过了。”原来,指导员怕吴寿兴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工作中不仅对他悉心帮带,而且热心补台。吴寿兴顿感心中暖流涌动,下定决心尽快熟悉新规定、适应新环境。
新转隶到三营的官兵中,不少人都有着和吴寿兴相似的经历。对此,教导员胡良平这样看:合编后的官兵来自不同单位,如同不同血型的新鲜血液在一个肌体中循环,只有理解和沟通才能抗“排异反应”,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把新单位熔铸成一块过硬的“钢”。
为此,三营组织官兵与新转隶战友开展了“光荣历史互讲、先进经验互学、英模典型互励、特色文化互融”活动,开展“新的战友如何相处、新的班排怎么融合”的专题讨论,引导官兵在合编后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那天中午,记者在三营食堂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赞会”:“新转隶来的上等兵刁大龙,保养装备不怕脏不怕累,值得我们学习”“高占祥同志担任连队值班员严格要求,把连队的作风抓了起来”……官兵们在开饭前借助“饭堂小广播”为身边的好人好事点赞,一点一滴的交流交融,加深了战友感情,也促进了团结协作。
七连下士武静的老单位是“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转隶后,他发扬老单位抓安全工作的传统,主动担任安全员,排查讲评安全隐患情况,倡导人人养成安全意识,为连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