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平北创建根据地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刘岳 徐香花责任编辑:康哲
2015-08-05 00:07

(原标题:三进平北创建根据地)

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收复张家口。

1938年6月,宋时轮、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时途经平北,连克昌平、赤城等县城,并留下第36大队和骑兵大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一度建立昌(平)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政府。因力量悬殊,3个月后游击队伍和县政府被迫撤离。

1939年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34大队进入平北十三陵地区开辟根据地,因力量薄弱难以立足,1个月后又被迫撤回平西。1939年1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冀热察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即“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采取先以小部队渗透、后大部队跟进的方式,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挺进平北,与地方武装一起创建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创建6片小块游击根据地。1941年春,小块游击根据地连接扩大为大块游击根据地,开辟平北的战略目标基本完成。

平北抗日根据地位于平绥(北平-包头)铁路以北,平古(北平-古北口)铁路以西,处于北平、张家口、承德间的三角地带,犹如一把钢刀插在日伪当局的心脏。1941年后,日伪当局为了确保华北占领区的“治安”,对平北地区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清剿”,大规模“集家并村”,设置“人圈”,制造“无人区”,企图使抗日军民无法立足。平北根据地军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粉碎日伪军三次较大“扫荡”,1942年粉碎日伪军四次大“扫荡”。1943年粉碎日伪军的“毁灭扫荡”。至抗日战争结束时,平北大部地区已获解放,辖有昌平、怀(柔)顺(义)、滦平、丰宁、丰滦密、龙关、延庆、宣怀、崇礼和赤城10个县(或联合县)。

平北抗日根据地地处伪华北自治政府、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结合部,包括昌平、延庆、密云、怀柔、怀来、顺义、龙关(今赤城县龙关镇及其附近)、宣化、赤城、崇礼、丰宁(今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张北、沽源、康保等县全部或一部,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平西抗日根据地和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桥梁,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抗战期间,它是坚持热察、挺进东北的支撑点和交通要道,与平西、冀东根据地互为掎角,威胁北平,共同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冀中区和平西区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