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贴图>>正文

鲁甸:那些难忘的绿色身影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范玉泉 周其常等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08-14 08:25
李金武准备飞往灾区。

“希望之鹰”:带来物资是希望,带走伤员也是希望。

徐墩利、李金武: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彭小明 杨进

8月4日8时56分,成都太平寺机场,一架满载大量物资器材与救灾人员的运八飞机腾空而起,直赴云南昭通救灾一线。这架飞机的机长正是年满57岁,有着1.4万多小时飞行经验的成空航空兵某团特级飞员员徐墩利。

飞机离陆,刚收起落架,就扎进牛奶般浓厚的云雾中。这时,云底高仅有300多米,能见度很低,加之对流强烈,一路险象环生。

“沿直线直飞昭通!”徐墩利深知这样虽然风险大了些,但会比飞民航路线少花二十几分钟,而此刻哪怕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飞临川滇交界上空时,一股强对流像猛浪般拍打过来,飞机在云端不停颠簸。“机动绕飞!”徐墩利沉着下令,飞机迅速调整航向,向左绕飞10余千米……

一个小时后,运八飞机稳稳降落在昭通机场,这是空军最早到达灾区的空中救援力量。

带来物资是希望,带走伤员也是希望。8月4日,上千名急需转移的重伤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接到命令,视天气情况起飞执行救援任务。可是灾区暴雨下个不停,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生命越来越脆弱,怎么办?

“救人要紧,要打破飞行惯例”,曾5次参加抗震救灾飞行任务的旅参谋长李金武深知,这一飞可能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了救人,就得义无反顾。

开车、握杆……16时40分,雨消停了,但不远处的山边还是电闪雷鸣,说时迟那时快,李金武让直升机迎着闪电起飞。

从昭通机场到震中鲁甸,直线距离不过20千米,但山高谷深,浓雾避眼,飞行难度难以想象。凭借救灾飞行经验,李金武采取蛇形机动、蛙跳机动等战术动作,有惊无险地向震中突击。

发现目标、悬停选址,17时,李金武驾机来到了巧家县上空,将飞机上的单兵自热食品和纯净水全部发给灾民,之后,群众将4名伤情最重的伤员送上了直升机。

“生命之鹰!”群众的呼声、雨声和直升机的螺旋桨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织就了一首生命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