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摄影作品)周顺斌 摄
脱下军装依然是支劲旅
1982年隆冬,京广线南段,陆续驶过一百列军列、两千多节车皮,满载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干部战士,连同各种机械设备,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直驰南国边陲的深圳特区……
这支大部队的到来,连同先前已参加特区建设的基建工程兵1支队深圳指挥所的部队,再加上部队家属,迅速改变了特区初创时的人口结构,成为当时数量最大的外来移民,也成为特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因为当时的深圳(改市之前的宝安县)只有30多万人口,特区内只有两万居民。
1982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
1983年9月19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基建工程兵驻深圳部队改编大会”,宣布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建设公司下属的建筑企业。
两万部队集中调入时,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小镇,偏僻荒凉,首先部队在安家时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部队驻地荆棘丛生,荒草没膝,没有地方住,就搭起了竹棚落脚,冬日不避风,夏日不遮雨;没有厨房,许多连队在地上挖坑埋灶,在山上捡柴煮饭;喝不上水,部队只有打井取水。
但是,与经济方面遇到的困难相比,自然环境的艰苦还算不了什么。1983至1984年,部队边完成整编工作,边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火热的特区基建任务中,没有想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大大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深圳压缩的力度尤其大,由基建工程兵改编的建筑企业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但是,脱胎于基建工程兵的这个团队毕竟是一支纪律严明,斗志顽强的队伍。他们在这段困难时期主动作为,上下齐心解难脱困,仍然打了许多漂亮仗。
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重建新唐山的19团,1983年一进入深圳就接下了深圳首座污水处理厂的艰难施工任务。施工现场全是稀泥,人进工地需要脱了长裤子。但大家齐心攻克难关,机械设备不足,就靠人海战术,用十字镐挖石头,用铁锹铲污泥,用洗脸盆舀污水,用箩筐运送渣土。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奇迹出现了:挖掉了污泥两万多立方米,清舀污水5000多吨,确保了工程进度。进入主体工程后,战士们的长处发挥出来了,工程进展比较快,到年底提前完成了任务。
302团是一支老工程兵部队,到深圳后接手了南头直升机机场项目这块建设工程量大、工期又特别紧的难啃骨头。但他们不惧困难,所有人员日夜加班,拼命工作,表现出了这支老部队敢打硬拼的英雄气概。最后,只用4个月时间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质量优良。因为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由部队改编而来的市政公司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就这样,这支部队改编后,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始终保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又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的转变,成为深圳市的一支建设劲旅。
30多年里,这支队伍为深圳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这支队伍除建成了深圳第一栋高楼深圳电子大厦等高层、超高层建筑上千栋外,还承建了名目繁多的大量建设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5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奖、国家工程质量奖、优秀测绘工程奖等其它国家级奖项7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