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亚兵责任编辑:王俊
2018-03-11 02:26

1982年,战士们头戴军帽、身穿工作服列队走向工地。周顺斌 摄

人才辈出堪称特区中坚

由于深圳30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大都市,也由于早期的深圳特别缺乏人才,两万基建工程兵部队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引进了第一批急需人才。由此,一座城市与一支部队共同成长!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一支部队的命运紧紧地与一座城市连在一起。

部队干部多、党员多、技术人员多,组织纪律性强、素质高,对初创时期的深圳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人才资源。部队集体转业后,先后向全市各单位输送大批人才。事实证明,从部队选调的干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适应快、能力强,很快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例如,市纪委成立初期,集中从部队选调37人,占当时全市150多人纪检队伍中的四分之一;1984年深圳成立市基建办时,最初的25名干部中的三分之一多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基建工程兵部队调入全市公安战线有一千多人,大大增强了公安战线的力量。据统计,基建工程兵部队输送到全市各单位的官兵有八千多人,他们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圳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深圳的创业大军里有基建工程兵数量众多的干部战士,他们创办或管理着一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企业。其中,有中国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总裁任正非;有中国著名的文化+科技企业华强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光伟;有香港卫视创办人、董事局主席高洪星;有中国装饰行业的引领人、深圳市建筑装饰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汪家玉;有中国电子印章技术研发带头人、国盾公司董事长沈远彪;有1979年最早进入深圳的部队负责人、负责建设国贸大厦项目的深圳市物业公司总经理马成礼等。

深圳的城市精神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城市精神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实践,基建工程兵转业退伍军人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成为深圳精神的代表。其中,有被市委命名为“特区领导干部的楷模”、市纪委原副书记廖成林;有发起并坚持数年关爱抗战老兵的深圳市越众公司(原基建工程兵304团)董事长应宪;有坚持数年捐款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惠及近千人的企业家刘坤德;有被树立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深圳市血液中心已故医生徐粼等。

基建工程兵两万部队对深圳早期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许可以这样评价这支队伍: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这支队伍是变革者、弄潮儿;深圳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地,这支队伍是实践者、成功者;深圳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哨阵地,这支队伍是马前卒和排头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