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亚兵责任编辑:王俊
2018-03-11 02:26

中共深圳市委大院门口的大型雕塑《拓荒牛》。潘鹤 作

这支部队能打硬仗

当年深圳老街新园招待所的西边,与建设路平行有一条黑臭的排洪沟,长1650米,宽6米,一直通到深圳河边。

深圳建市了,面貌需改变,治理污水沟是当务之急。但是,这样的污水沟太脏、太臭、太难清理,没有人愿意干这样的麻烦活。1980年,市领导提出请部队承担清理污水沟的任务。部队派出2连、3连、6连等几个连队分段包干,彻底清理。

在狭窄的沟渠里干活,机械设备用不上,战士们就用镐刨,用锹铲,污泥垃圾用竹篮运出去。就这样连续奋战了将近一个月,提前5天完成任务,将排洪沟彻底清理干净了。治理污水沟的工程一完成,立刻让深圳市民对部队刮目相看,夸奖说:“这支部队确实能打硬仗”。

1981年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当时的深圳没有像样的市政道路,香港人过了罗湖桥进入深圳,铁路两边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坑,高低不平的道路十分难行。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环境,市领导决定在广深铁路的东面与铁路平行修一条市政马路,也就是后来的建设路。

修路的任务开始交给了民工队。民工对道路上很深的黄泥塘没有办法,就简单处理一下勉强在上面铺出了路面。表面上看道路还算平整,但是载重汽车一过,路面塌陷,黄泥浆翻了出来。民工队一看道路一时弄不好,泄了气,丢下修路的活不管回家过年去了。这下子让市领导抓了瞎。随即,市领导将修路工程交给了基建工程兵部队,要求一周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部队受领任务后,先用挖掘机、推土机,将黄泥塘里的污泥全部清理干净,一直挖到地底下坚硬的老土层和岩石面。然后,用大翻斗车从远处拉来砂石回填。再用大型压路机将路面压得平整结实。为了力争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艰巨的施工任务,在这个不大的工作场地里,部队派出了3个连队、24小时轮换施工抢时间,结果用3天多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那年春节,当香港居民们过了罗湖桥,看到眼前是一条平坦的马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市领导为此多次表扬了部队,部队也有了“有难题,找基建兵”的美誉。

作为国家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的改革开放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当时的深圳百废待兴、万事开头难,尤其奇缺建设人才。深圳只有一个不足五百人的宝安县建筑公司,没有承建较大工程项目的能力。基建工程兵部队就在这时承建了深圳早期的一些标志性建筑。

市委、市政府大楼建筑面积8539平米,这在当年的深圳算得上是一座大型建筑。该楼1980年7月动工,由基建工程兵1支队所属的1团承建。当时的深圳,市场物资供应情况很差,十字镐、铁锹等最普通的施工工具也很难买到。挖地基时,施工工具严重不足,大家只好轮换使用。白天的活干不完,晚上接着干。挖好地基后,一场大暴雨把地基坑变成了水塘。关键时刻抽水机坏了,战士们只好用洗脸盆接力排水。主体工程建设开始后,施工材料运输跟不上,大家肩扛手抬把所需材料运到作业面上。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大楼,给了新成立的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们一个惊喜。

深圳电子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20层高楼、是当年的标志性建筑。该大厦建于1981年1月,仍由1团承建。这不仅是当时深圳面积最大的第一栋20层大厦,就是在全国数量也不多。1支队领导对这个“特区第一高楼”的项目高度重视。调来一台高150米、吊量3吨的塔吊,保证了建高层大楼的设备技术条件。1支队深圳指挥所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周密筹划,反复研究设计图纸,制定出严密的施工方案。

工程由1团技术力量最强的2连负责主攻。电子大厦经过一年多时间施工,于1982年提前一个月正式竣工。大厦施工质量优良。经市专业测量公司进行测量,大厦垂直度偏差不到5厘米,远远低于国家容许偏差10厘米的标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