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祭|诗作《狂雪》给我一个祭奠30万亡灵的机会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王久辛责任编辑:王俊
2018-01-10 11:06

受邀

2017年11月10日13点52分,我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汤重南教授发来的微信,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嘱他转告:鉴于王久辛先生为纪念馆做出的重要贡献,今年第四次国家公祭仪式拟邀请他出席。看了汤老先生的微信,我的心颤动了一下,几乎没有犹豫,便立刻回复了两个字:可以。还加了一个拥抱的表情符号。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邀请,不存在可以不可以,参加是必须的。因为早在27年前,我就以500行长诗作为我的祭献之牲,从胸臆之中捧出了我的心——《狂雪》,至今仍以39米的诗碑,耸立在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王久辛的长诗《狂雪》镶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一面大理石墙上,高2.2米、长39米。

记得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日,我与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先生正在南京应邀讲座。当公祭开始,汽笛拉响,宣布默哀之际,孙先生和我并肩站在宾馆狭窄的阳台,面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方向,垂首而立,默哀良久。

孙皓晖

是的,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愿望。

我随即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回复汤重南教授,我是去参加祭奠表达哀思,决不讲究什么位置。能以一位诗人的身份,去献上一份馨香、一丝追念、一点抚慰——就足够了。

第二天上午,北京的阳光格外耀眼,办公室里,我种的那棵菩提树已经长到一米八了,每一张菩提叶,都像一只宽厚的手掌,捧着温暖的金灿灿的阳光。

我打开制式的大衣柜,取出军大衣,立即让人送到洗衣房干洗;还把部队配发给我、而我还从未穿过的、配有三道绶带的军礼服取了出来,端详良久,心想,这次我必须穿上它去参加公祭仪式,以表达自己庄重无尽的哀思……

接到正式邀请函并得到武警总部政治工作部批准后,我通知邀请方我将着正装军礼服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告诉我,军人有专门的方队,我所在的方阵是文史界方阵,须着黑色或深藏青色西装。

在去往南京的列车上,越是快要抵达,我就越是思绪万千。其实,一个人一生,可能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但是真正能够被人认可、接受,获得赞扬的事情,却非常非常少;哪怕有一件事,一件很小的事,只要做对了,做好了,就非常非常难能可贵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