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完待续!

内容介绍:
《雪祭》是军旅作家党益民四十多次进藏、前后酝酿二十多年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围绕一个军人家庭父子两代军人展开叙事,展现了儿子所在的连队官兵在雪域高原筑路的艰难历程。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用生命打通了绝地上的通道,小说又以父亲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表现了上一代军人维护国家和平、建设边疆的感人事迹,展示了藏地近半个世纪来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讴歌了两代西藏军人的使命担当,呈现了两代军人积极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他们为一份伟大的信念不惜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
书中既有密实的生活细节,又呈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既是军人个体生活的完美演绎,又是国家风云的历史长卷,人物形象立体丰富,军营生活描写真实,现实透视深广厚重,作家把几十年丰厚的生活积累熔铸成血肉丰满的文学精品,营构出两代军人闪光的精神谱系,是用生命书写中国故事的典范。
名家评价: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说:“阅读《雪祭》,我时时被感动着,为作者心中凝聚的那一份对战友、对时代、对国家极为深沉的感情,为喧嚣时代中那份深挚的担当。作者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来搏击、来拥抱他的写作对象,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融入书中,浇灌出这部内在热量极大的书。书中的精神热量不仅仅源自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更源自一群普通军人的热血信念,他们用青春和行动展示了最为真切的家国情怀。这是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一首赋情长诗,作者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悲伤在血液里激荡,随时都会冲破胸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这本书是作者蘸着血泪写出来的,从某种程度讲,这是一种文学方式的献祭,作品分量非同一般。小说写出了几代军人的忠诚奉献,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柳建伟说:“阅读《雪祭》的这段日子,一点都不轻松。作者展示出的两代西藏军人的生活太过真实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粉饰和伪装,读来常常令人心痛。这部作品呈现出的伟大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下的中国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从某种意义上讲,《雪祭》是用生命书写的一部真书大书,这种创作现在不多见了,我们应该向这种创作态度致敬!”
著名评论家汪守德评价说:“《雪祭》无疑是一部用来赞颂生者、祭奠逝者的力作,其最可宝贵之处是作品写出了生命的质感与信仰的力量。作品以极为精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高原官兵几乎与世隔绝的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氛围。我们跟随作者逐渐展开的叙事,内心被一种神圣感与崇高感笼罩和感染了,这或许就是《雪祭》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说:“作者发自灵魂的倾诉,表现在敢于直面现实,直面矛盾。在这部小说中,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作者袒露内心的姿态,他丝毫不遮掩军人和现实困境以及面对困境时精神抉择的难度。小说之所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作家的真情倾诉有关。但作者并非让自己在叙述中直接站出来抒发情感,而是将其情感转化为一种尊重、理解、体谅的姿态,去面对他笔下的人物,以最合适的词汇去讲述他们的故事。《雪祭》在塑造军人形象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西藏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2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阿宫》《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根据地》《雪祭》、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等10余部文学著作。《一路格桑花》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守望天山》改编成电影和歌剧。作品曾获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北京文学奖、徐迟文学奖、柳青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年11月版 党益民 著
授权发布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策划:曲延涛
作者:党益民
编辑:毛志文
编审:曲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