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的英灵前,他们读懂了信念与坚守
学员夏毓萍的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去金寨看一看。大一刚入学的教育课上,他听说了金寨革命老区无名烈士墓的故事。“我想去看一看,看一看究竟是什么让一批批先烈们不惜生死、不留姓名也要追随革命?是什么让一代代老区人民日夜凝望,守护烈士的英灵?”
7月27日上午,他与同学们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纪念堂大厅雕塑前的一幕让他们感到震撼——一本硕大的红军英名录不对称展开,厚的部分大约是薄的9倍。据工作人员介绍,这象征着金寨10多万牺牲的英雄儿女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万1千多人,还有9万多人是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无名英雄。“无声”的大书静静摊开,像一把利刃扎进了学员们心头。
为了找寻无名烈士墓,小组成员们多方打听,乘车来到百余公里外的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大山深处的山路没有想象中那样蜿蜒崎岖,但学员们走得很小心,甚至连交谈的声音都刻意压低了许多。“这里长眠着600多名无名烈士,一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情就多了几分肃穆。”夏毓萍这样解释。
在大山环抱的半山腰,学员们终于找到了那座无名烈士墓和坚持了4代83年守墓的郑姓农户。烈士墓被修缮一新,墓碑上仍然寻不见名录,守灵老人已是两鬓斑白。坐在崇山峻岭之中,望着眼前苍翠的林海,听着老人有些哽咽的讲述,在场的每一名学员都找到了心中要寻找的答案。
“因为信念,先烈们才会除了革命一无所求、为了革命一无所惜;因为信念,后来人才会踏上前人足迹,世世代代不离不弃。”在采访本上,夏毓萍写下了这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