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航母女兵: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女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林敬秋 王凌硕责任编辑:蔡子衡2014-03-19 09:18

目 标

追寻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一幕,气象工程师刘寒终生难忘——

2013年11月23日,辽宁舰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举世瞩目。刘寒和战友们共同迎接英雄试飞员凯旋。塔台上,凯旋的试飞员给了刘寒一个热烈拥抱,现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欢呼和掌声。

作为准确预测可飞行日、精心保障各型号舰载机飞行训练的气象工程师,刘寒再次用精湛的专业技能证明了自己。

39岁的刘寒是女舰员们的“老大姐”。每次出海训练,当指挥员问:“刘寒,明天能飞吗?”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和投身航母事业的价值,一种光荣与骄傲在心中油然而生。

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压力和责任。每次舰载机飞行训练时,她绷紧神经实时观看气象变化,生怕有丝毫闪失,直到最后一名试飞员安全挂锁着舰,才如释重负。

“航母让我的人生变得精彩而厚重!”刘寒一语道出舰上许多女舰员的心声。

航海部门副航海长韦慧晓是辽宁舰第一位女博士军官。2012年12月,即将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她,主动给海军有关部门寄去了一封自荐信。信中说:

“尊敬的海军首长,我在新闻上看到海军培养舰艇初级指挥军官队伍中出现了女学员的飒爽英姿,即将毕业的我备受鼓舞。请给我一个能到部队服役的机会,我定当矢志不渝,精忠报国!”

一腔热血投身军营并不是韦慧晓的一时冲动。她出生于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大二时就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以突出业绩为国内某知名企业带出“最佳团队”,个人被评为“金牌员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曾去西藏志愿支教两年。

入伍前,韦慧晓的人生履历里不缺精彩和价值。是什么信念和力量让她选择了军营,选择了航母?

“是英雄梦!我在这里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韦慧晓经过一年多的军营历练,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采访时,即将去大连舰艇学院参加舰艇指挥专业培训的她再次掷下豪言:“我的事业在海上!”

所有航母官兵都是为了梦想而来。

“女儿不展深蓝志,空负满腔航母情。”这是航空部门弹药统计员郭瑾瑜的励志感言。弹药舱,这听起来更像是男兵的“领地”。但这个看起来文静清秀的女兵,却日复一日地和弹药“亲密接触”,成为辽宁舰第一个穿“红马甲”的弹药女兵。

10多米深的弹药底舱,她手持弹药信息终端,录信息、查资料、做登记,干得认真细致。为了弄明白弹药信息系统的每一个数据,有段时间她除了值更,就扎进舰上资料室,把跟弹药有关的书籍读了个遍。

“现在,弹药就像我的亲人、朋友,我爱它如生命。”对专业懂得越多,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发现其中的问题。郭瑾瑜每次都认真地将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以书面形式交给中队长,其中“软件系统屏蔽”“弹药储存分系统优化”等多项技术改进意见,被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的专家们一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