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样,寇卫也是因为在校园子里混不下去了,便来到军队撞撞运气。
我和寇卫成为兄弟,算是物以类聚,马龙则与我们的性情截然不同。
其人嘴唇特厚、皮也特黑,用寇卫的话说就是,跟NBA球星有得一拼。
我们跟马龙成为兄弟,起初只是想图个象征。还是在新兵连的时候,连队里有了以籍贯为根基的帮派之分,“川棒”、“湘锤”什么的,宣誓结盟、众志成城。在军队你还敢玩儿黑社会?我和寇卫概莫例外地看不惯这些,我们皆信奉“君子不党”。可是训练场上无缘无故的找碴者,却是越来越多。索性,我和寇卫就联合了起来,一致对外。后来觉得两人实在是力单势薄,于是就跟睡在我们身边的马龙套上了近乎。马龙人高马大、威武剽悍,模样不够英俊,但却是极具震慑力。我们兄弟三人把手一牵,不战而屈人之兵。
马龙来自北方小镇,中国地图上忽略不计的那种小镇。马龙是个正宗的农家子弟,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由于生在农村的缘故,马龙没念过多少书。在我和寇卫看来这并非是什么奇耻大辱反倒光荣,马龙却不这么看,总是向我们强调他初中,说档案上写着呢。马龙档案上的学历栏里写的是初中这一点儿没假,事实上他可能是初中没毕业,我甚至怀疑他连初中都没念过,撑死了也就小学五年级那水平。不信你就用英语骂他,最简单的,譬如You are a dog之类,保准他是大嘴一咧,满脸傻笑。
说真的,有时候我真是挺恨马龙的。近年来,“傻大兵”的说法之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那些像马龙这样的士兵造成的。话说回来,没有像马龙这样的士兵还真不行。要是没他们的话,我们的智慧谁来衬托? 要是没他们的话,打起仗来谁第一个跃出战壕往前冲、谁先死呢?
正是因为没什么文化的缘故,马龙这人特耿直、仗义,也特有志气。
马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改变家族世代相传的农民身份,为此马龙一直在努力。
马龙说在他家乡的小镇上,可供青年改变命运的道路并不多,无非就是考学、参军和外出打工。考学对马龙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上大学他也交不起学费,何况他也没那能耐。外出打工更不行,那是个什么买卖你知道的,没头没脸没谁拿你当人看,没准儿你还领不到工钱。于是,马龙选择了入伍参军。
在外国当兵,是政府求你,有的国家还花大把的银子在报纸杂志上刊登征兵广告,鼓动青年入伍参军,中国则与他们恰恰相反。在中国尤其是农村,你得反过来请求政府,请求他给你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为了能到军队去,马龙颇费周折,据说他的父母差点儿给村长跪地下磕响头。所以,马龙很是珍惜这身来之不易的军装,誓言要在军队建功立业。来到军队之后,马龙刻苦训练,以求有朝一日能够驰骋沙场,勇猛杀敌、荣膺功勋,从而改变个人身份与家族命运。可问题是,他摊上了和平年代,压根儿就没仗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