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战棋推演>>正文

围棋与国家

责任编辑:蔡子衡2013-09-11 09:37

围棋在国家民族精神生活中地位的确立,从源头上说是它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高度符合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具体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尧造围棋说、兵棋起源说、乌曹创始说、九宫占方说等等。但从考古发现来看,围棋应该像中华民族的许多艺术形式一样,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经过了一个萌芽、成长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补充和完善,是民族的集体创造和智慧结晶。围棋起源的最大可能是,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这些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结绳记事是在绳上系圆结,围棋在线上布子与此相似;河图和洛书都是用黑点和白点来表示的,围棋用的也正是黑子和白子。周易八卦由河图洛书推演发展而来,周易的太极中有阴阳鱼,围棋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的对立统一;周易中有八卦,围棋中有八个星位相对应,等等。这些现象不能说是巧合,可以说围棋就是博弈版、娱乐版的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

我们说围棋高度符合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围棋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分析围棋的基本特征究竟体现了哪些民族的思维特征和精神品质。

围棋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多方面作出概括,但就其基本的、本质的特点而言,主要是指其棋子、棋盘设置和行棋方法、规则方面的特点,即围棋作为棋类项目的一种,与其他棋类项目的不同点。围棋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特性和内涵,如哲学特征、思维特征、文化特征和社会内涵等,都是在围棋基本特点、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围棋基本特点的延伸与表现。围棋的基本特征、主要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三个方面:

1、目的的特殊性。围棋与其他棋类最重要、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目的的不同,即决定胜负的根本方式不同。围棋不是以杀死对方的帝王、将帅为胜,不是以消灭对方的子力为胜,也不是以攻入对方的王宫、大本营为胜,而是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实地)为胜。围棋从本质上来说,是由比较效益决定胜负。在围棋博弈中,胜负不是看是否占据了某些重要地域,也不是看是否吃掉了更多的对方棋子,而是在双方轮流行棋的情况下,看哪一方子力占据实地的平均效率和总效率更高。

2、棋子投放的逐次性。围棋是空枰开局,与国际象棋、象棋等的列阵开局有根本的不同。围棋对弈双方所有参战子力,不是在对局前事先排列成阵,进行既定力量的对垒和较量,主要反映战争中搏杀阶段的过程与特征;而是按照布局、中盘、收官的进程,逐步进行力量的布设、投放和运用,体现的是战争从谋局、布局、战局到终局的纵向全过程。

3、交战空间的全域性。围棋棋盘没有固定划分的双方子力布设和活动的范围与界限,也没有固定划分的特殊子力布设和活动的区域与界限,如象棋、国际象棋、军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前线、王宫、大本营等等;而是把棋盘中的所有纵横交叉点,即全部空间范围,提供对弈双方作为交战的战场。

4、棋子的平等性。围棋棋子没有特殊的身份标志,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也没有固定的力量含义,如其他主要棋类包括扑克牌那样,所有的棋子、牌张都有明确、严格的身份、等级标志;围棋的每一粒棋子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的“棋格”,可以在棋局中扮演任何角色,担当任何任务。

5、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围棋子力的能量和价值不是单独体现,更不是预先设定其能力来体现其在棋局中的价值,比如国际象棋、象棋中的任何一个棋子都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单独吃掉对方任何一个棋子。围棋是通过子力的集合,即一粒棋子与其他棋子形成一定的结构,如包围、分断、破眼、收气、围空等等,才能体现其能量和价值。即使是最关键的棋子,也只能通过与其他棋子形成特定关系,在一定的棋形结构中才能体现作用。

6、行棋方式的自由性。围棋棋子的行动方式没有固定模式,没有预先设定的走法与线路,如车路、炮路,马步、象步等,而是自由选择投放点,是棋子运用自由度最高的棋类运动。

7、棋子运动的结构性。围棋体现了静止与运动的高度统一。围棋棋子投放后己方不可移动,通过逐个投子形成结构性的运动,即通过不断组合变化的棋形结构来体现运动的本质。

8、“气”的决定性。围棋棋子或棋子集团的生存,取决于自身所具有的“气”。“做眼”而得“气”,破“眼”而断“气”,是行棋中决定生死存亡最重要的原则和技术。

9、棋子数量的标志性。国际象棋、象棋等棋类项目棋盘上子力数量由多变少,反映双方交战进程中兵力折损的程度。围棋棋盘上棋子数量变化由少变多,反映的是博弈双方势力范围划分的程度,即从抽象到具象、从大体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的演进过程。

10、虚实演化的变易性。围棋博弈是虚与实的演化,即代表无形利益的“势”与代表有形利益的“地”相互转化,构成战局进程的主线。“势”的优劣最终要通过“地”的多少来决定,模糊状态的比较最终要通过精确计算的结果来体现。这是对弈中虚实关系交织与变易的根本和实质所在。

11、利益转换的调和性。围棋对弈中特殊位置的关键点在特定棋形下可以反复争夺,即“劫争”。劫争是其他任何棋类都不具有的争斗形式。劫争的直接目的,是关键点的争夺,而结果和本质却是利益的转换。劫不仅关系直接作战地域双方子力的生死存亡和利益消长,而且关系到作为“劫材”的相关地域双方子力的生死存亡和利益消长。劫争体现了生死存亡的相对性和利益转换、补偿的调和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