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转运患者。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在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一天中午,妇产科来电,要求立刻接诊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女军人。我们二话没说,直奔手术室进入手术状态。患者出血很多,血库与患者血型相同的全血备用有限,加之当时医院还没有自体血回输技术和设备,使抢救困难重重。
当时,科室主任和我紧急协商,鼓励我做了一件至今回想起来都感到无比自豪和庆幸的事。我们从血库要来几个专业采血袋子,两个串联后,连接上无菌管道,然后和手术台上的负压吸引器连接起来。具体操作中,由手术台上的医生负责吸引血管破裂流出的血,并同步止血;我在手术台下将串联好的采血袋,按照采血量的要求采集已经流入腹腔的血,经过必要处理后回输到患者的血管中。
抢救成功了。女军人重返岗位的那天,我一直目送她离开医院住院部,消失在我的视线里。那一刻,童年记忆里拎着暖壶的女兵背影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