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使命:诉衷情
读书是向传统“诉衷情”。
试问衷情几许?是回归传统、文化沁润的衷情,是撞击心灵、平实身心的衷情,是以文化人、灵动民族文脉的衷情。
身为盲人的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曾说,“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而一首《雨巷》,曾经撩湿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心。六百年历史油纸伞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遐想和诗意,它沉淀了油纸伞婉约而扣人心扉的美,更深层的说,是承载了中国几百年的文化传统与历史。
有人说,相比欢脱的追求而言,读书是一种精神远行的出口。读书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读书让一个民族的内核不再浮泛,文化天然是有使命感的,传承和改变的希望。
《见字如面》中,为什么诸多革命家的书信让我们洒下热泪?
因为,读书就如一抹留白的底蕴,那飘散不尽的风华,实际上是最坚硬的琥珀。书卷投射的民族精神,却如远年凝结的琥珀,既晶莹可鉴,又略带沉色、积阴,这正是它的品性所在。简言之,书卷,透析出民族精神的理想之光。
读书,是抚摸传统的纹理,是擦拭民族的文脉。
读书,不仅是责任,已然肩负着文化使命。
读书,赋予一个民族少年般精神境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