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逝世93周年:习主席缘何曾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朱小吉 张刚 蒋志容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3-12 16:01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时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著称。广东香山人。1878年后在檀香山、香港求学。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香港西医学院接受西学教育。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设医房行医,酝酿反清政治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评价过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主席缘何给出这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孙中山逝世前的一分一秒去寻找答案。

孙中山

孙中山简介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和平”是先生心之所往,是他的理想追求;“奋斗”他一生的写照,更是对下一辈的殷殷期望;“救中国”则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生临终前的话放在当下,“和平,奋斗,守护中国”不也是对军人最好的诠释。我们从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他一生夙兴夜寐,为民请命,不断地摸索救国的道路。他在逝世前心心念念的还是中国,还是如何拯救民族,这更是值得我们现当代军人学习的地方。从历史上的伟人身上汲取能量,做精神的弘扬者,培养一种居安思危的前瞻意识,要始终记住如今的岁月静好,是由于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的。

英雄是国家的脊梁,英雄是民族的精魂。拥有脊梁和精魂的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身上的“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那究竟我们要怎么学,从何处学?我想孙中山先生的三份遗嘱给了我们答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