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访美期间,遭到部分美共人士抗议。
戒备森严的机场
1979年1月28日北京时间晚20时35分。邓小平的专机降落在美国安格雷奇机场加油。当专机停稳后,即有一群记者围上前来。作为中方安全小组负责人,罗新华带着3名安全小组人员奔向舷梯。候机楼前美国驻中国首任大使伍德科克和妻子及一行白宫官员已站在舷梯下迎候。
罗新华指挥安全小组人员站成一排,挡在记者群前面。但他很快发现这样做并无多大意义,数十名身着便衣的美国特工已将专机严密地封锁起来。忽然,罗新华听到身后一片掌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邓小平偕夫人卓琳步出舱门。
伍德科克和白宫官员们将中国客人迎进机场大楼内作短暂休息。
尽管机场内外守卫的军警随处可见,罗新华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忽然他被一阵争吵声吸引,原来是随团中国记者杜立彬正在舷梯下同一个戴宽边皮帽的美国人连比带划地申辩。美国人穿一件棕色的皮猎装,个子很高,足有1.90米。罗新华一下飞机就见此人站在舷梯旁,料定必是一名正在值勤的特工,便走过去询问:“老杜什么事?”
杜立彬又急又气地说,他把采访用的录音机忘在飞机上了,他没想到邓副总理会在这个机场停留这样久,也许还要向记者发表谈话,如不及时采录下来岂不误了大事?
邓小平手挥牛仔帽向美国民众致意
美国人嚼着口香糖仍摇摇头,叉开双腿像铁塔般挡在舷梯前:“不行,飞机加油时任何人不得登机。”
罗新华被对方呛得很不舒服,语气显得强硬起来:“我是中方安全小组负责人。”他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对方:“我有权准许他登机。”
美国人冷冷地说:“现在飞机已由美方安全小组接管。我必须执行命令。”
罗新华正欲同他争辩,忽见王枫副部长(他率先遣队前一天到达)带着一个年轻人大步走来。王枫说:“老罗,这位是大使馆的刘秘书。”他把年轻人向罗新华做了介绍,又望了望美国人,“你还不认识吧?这是美方安全特别执行小组组长哈里·泰伯森先生。”
刘秘书也用英语将罗新华介绍给泰伯森。
“噢,欢迎你。”泰伯森朝罗新华伸出手,很随意地握了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