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文化聚焦>>正文

“美国传奇”证日军罪行,张学良战争日记重见天日

来源:扬子晚报作者:谷岳飞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05-21 15:12

1937年9月1日 上海 海岚·里昂

运送难民的卡车有条不紊地开始装人——杨树浦路难民安置工作结束后,疏散难民的区域就从这里扩展到其它地方。过了外白渡桥就是“无人区”。经过仔细地搜索,这里发现了上千难民。日军的身影令这些难民非常恐慌。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日军携带上膛的手枪在街上巡逻,随时准备射击。

从那些看似无人的街区里,人们开始蜂拥而出。

几乎有200来个人。争抢、推搡,他们竭力爬上卡车,不管其他人阻止的喊声。恐惧是如此尖锐,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吵闹声。留在原地的人被许诺,稍后会来接他们。当卡车开走的时候,留在街角的那150人紧紧地拥在一起。

有一辆卡车开往贫民窟。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人了,但是一个志愿者看见了一个男人。当反复向其确认他不会受到伤害,并且保证将他送到市区后,这个老人快速地跑回似乎是他家的小屋,跟他的家人一起跑出来。其中一位是个老妇人,极其衰弱。可能是饥饿或疾病所致,她无法走路。被家人抬上车后,她躺着一动不动。

这时候更多的难民赶来,疯狂地紧抓着可怜的财物。老人、老妇、儿童,竭尽全力奔跑。他们跳上卡车,无声地喘息着。其它的卡车赶来帮忙。沿途有成群的人们在等待,期盼着被带进城,凄凉地朝卡车挥手。卡车把他们抛在后头,经过杨树浦路,经过被火焚烧的汇山路,开上外白渡桥。

在这里,日军士兵的身影可以令一切禁声。

卡车被命令停在路边,一名日军士兵手里握着刺刀,不明缘由地朝车里看。他仔细检查了每一位乘客,似乎没有值得怀疑的对象。这名士兵跳下车,挥手放行,然后走向下一辆车。但是车里可怜的中国人,已经像去过地狱一般。当日军士兵跳上车的时候,汗水从一些难民额头滴落,更多人则在颤抖。

下了外白渡桥,开上苏州路,装满难民的卡车终于安全抵达。这里成百的难民已经被送到,他们由路边一直蔓延到路上,汽车和卡车鸣着喇叭请他们让路。

但是半小时以后,当卡车回来,街上又空无人迹。只消一会儿,当确定来人的身份后,难民们又涌了出来。

小狗被匆匆遗忘,嗷叫着追逐卡车。

进行撤退工作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装满卡车,而是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劝这些难民上车。但是当天晚些时候,卡车已经无法避免人满为患了。这辆卡车的行程跟其他的交通工具一样,一般都往返十二次左右出入租界载难民。天气很热,烈日当头,但是要继续工作,志愿者忙得无法停歇……

杨树浦路外面,卡车又停在一大群人身边,快速装满后离开。但是其中一条活泼的小狗被匆匆遗忘了,它嗷叫着追逐卡车。

车开得很快,狗也跑得快。它忠实地拼命追逐着卡车。如果它跑不动了,或许被绊倒、滑倒,它就再也看不见卡车了。它在地上躺了几秒,然后继续爬起来,瘸着腿继续跑。下一个转弯时,狗儿已经看不见了……

作者是谁

为追星来华,帮张学良开飞机

我接到张学良大元帅的机械师的电话,他叫我马上前往龙华机场,说有工作给我做。龙华机场位于上海南边十里处……大元帅从美国订了两架飞机,今早刚刚送到,组装好再将飞机飞到内陆。

——摘自1935年1月2日里昂写给外祖母的信

这些珍贵照片的拍摄者叫里昂,是个美国人,1934年为了追随他倾慕的女艺人克莱尔来到上海——克莱尔当时在上海有演出活动。

到达上海后,里昂不断寻找工作。在一封1935年1月2日写给外祖母的信中,他描述了来中国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我接到张学良大元帅的机械师的电话,他叫我马上前往龙华机场,说有工作给我做。龙华机场位于上海南边十里处……我抵达龙华机场后,大元帅从美国订了两架飞机,今早刚刚送到,但还未组装,零件还在箱中……张大元帅的飞机本应送往南边一百里处的杭州空军基地,或内陆五百七十五里外的汉口军营,然而因为木箱体积庞大,才决定在上海就地组装,组装好再将飞机飞到内陆。”

因为先前在美国曾担任过专业的飞机维修师,这份工作里昂先生两个星期就搞定了,让当时的“中国航空公司”对其刮目相看,决定聘用他做永久职员。

也因为在上海组装飞机的惊艳表现,里昂进入张学良身边人的视野。很快,张学良飞行团队负责人朱利叶斯·巴尔,邀请里昂担任专机的副驾驶。不久后,里昂更是成为张学良特别信任的亲随。

经历西安事变,当“赵四”保镖

张大元帅的二房,一位非常貌美的赵小姐,很幸运地从西安逃了出来,真是惊险!搭载赵小姐的飞机是晚上飞进来的,我和奥德先生到机场去接她,把她带回家……现在赵小姐每要出门,总是会叫我陪同她。

——摘自1937年1月18日里昂写给外祖母的信

机缘巧合,里昂亲历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据其收藏的资料显示:1936年,里昂先被派到汉口担任教官,西安事变爆发当日,与另一名机械师前往西安。里昂记录了他到西安的情形:“我们被军警包围,不准离开空军基地,连上厕所都要有人陪同……”

杨先生给扬子晚报记者看了一封信,是里昂1936年12月12日晚10点30分收到的,写信者是张学良飞行团队负责人朱利叶斯·巴尔(后为蒋介石飞行员),他对里昂说:我现在去飞机场,机场周围到处都是士兵。我觉得应该让你跟着我……”

西安事变期间,里昂先生与另几名飞机驾驶者负责来回载送会谈人员。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后,两人一同飞回南京时,里昂就在那架飞机上。

1937年1月18日他在写给外祖母的信中说:“张大元帅的二房,一位非常貌美的赵小姐,很幸运地在九日从西安逃了出来,十一日抵达此地。真是惊险!搭载赵小姐的飞机是晚上飞进来的,我和奥德先生到机场去接她,把她带回家……现在赵小姐每要出门,总是会叫我陪同她。”

西安事变发生不久,里昂便受张学良委托,担任赵一荻与幼子的贴身侍卫。接下来,张学良被监禁,而里昂先生协助赵一荻母子处理家务,并驾驶飞机带她们四处为张学良奔走。

“过去三个半月以来,朱利叶斯·巴尔、罗亚尔·伦纳德、詹母士·奥德和我四个人整天都在帮助张学良大元帅处理家务,保护他的家人。”在1937年4月4日,里昂如此记录他当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