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焦裕禄(资料照片)。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厂里每天7点半上班,焦裕禄往往7点半之前就到了办公室。烧水烧柴、打扫卫生,之后开始工作。郭玉慧回忆,看图纸的时候,焦裕禄手边放着两支笔,一边看一边做标记,红笔点、蓝笔圈,有时还打上五角星和重点号。
“一份图纸看下来,上面标得像是作战图,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他自己心里有数。”郭玉慧说,“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趴在图纸上琢磨半天,或者微微仰起头思考,想通了就一笑,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多位工友介绍,早在担任第一金工车间主任之前,焦裕禄曾被厂里派往大连重型机器厂实习。尽管时间不长,但那却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他的文章时常刊登在厂报上;联欢会上,他的二胡独奏总能赢来阵阵掌声。有段时间,焦裕禄还和厂里的苏联专家学习过跳舞。
“按照母亲曾经的评价,我们兄妹这么多人,就综合素质而言,还没有人能超过父亲。”大儿子焦国庆说:“父亲并非天生多才多艺,很多爱好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爱。”
1962年6月,焦裕禄再次回到地方任职,不久后调任兰考县委书记。此时,面对严峻的抗灾救灾形势,他忙得再也没有时间拉二胡了。
二女儿焦守云回忆,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兄妹放学回来,难得见到父亲的身影。问起来,母亲的回答不是“下乡去了”就是“在开会”。
“一旦有时间在家,父亲就爱和我们呆在一起,他给我们唱儿歌,还教我们养兔子,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说,“有时候下乡也带上我们,让我们捡拾路边的麦穗,但这样的生活点滴十分有限,却令人难忘。”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光阴荏苒,当年的“小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记忆中的焦裕禄还是那么生动鲜活。
“大冬天的,他里面穿着中山装,外面是一件过膝的呢子大衣,披在身上,老爱叉着腰,跟我们说话前总是一笑。这个样子一直清清楚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郭玉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