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那熟悉的味道

来源:解放军生活作者:张裕怀 周鹏 肖灿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3-27 22:38

16年前,盖强乘坐着连队运送生活补给物资的卡车,从新兵营前往200公里外的边防哨所去报到,他牢记着新兵班长的话:“只有到了连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边防兵。”200公里的边防路,卡车过了一个又一个“U形弯”,碾过一段又一段“弹坑路”,穿行在风雪交织的“大烟炮”上。

八岔哨所的第一餐

“积雪堆积,道路阻断!”透过风雪的间隙,前方不到10米远的路面上,被大风吹成的雪堆像一个巨人横躺着截断了前行的路。官兵们从车厢里跳下来,冲进风雪中,用铁锹不停地将厚厚的积雪清理到路边。一路上,下车、清雪、绕道、上车,官兵们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穿梭在风雪中,盖强也经历了下连后的第一项工作——清雪。

5个多小时,运输车发出咆哮般的轰鸣,夹带着遮天蔽日的雪花,冲锋般到达了东极边防的八岔哨所。

冻得全身发麻的盖强终于吃上了在哨所的第一餐,那是一大碗热腾腾的饺子。饥饿的他还是感觉有些少,就着饺子汤,盖强吃了好几碗。浑身冒出的热汗把一切寒冷与不适都赶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他第一次吃到哨所温馨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长20多米、宽6米左右的铁皮屋顶土坯房就是官兵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的全部场所。一人多高的积雪盖着大半个窗子,仿佛快把哨所的房子给吞噬了一般。整个走廊和房间的水泥地面上全是冰,走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室内的墙壁上晶莹剔透,挂满了冰霜。

在八岔哨所,盖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惊”与“喜”

2008年,除夕的冒雪执勤让盖强体验了一连串的“惊”与“喜”。

界江巡逻要走冰道,积雪比营区更厚,最深的雪坑有一米多,一脚踩下去没过胸。哨长熟悉路线,在前方带队,一路规避雪坑,体力消耗巨大。

于是,战友们提出轮流带路。

没想到,轮到盖强带路时,没走多远,他就一脚踩空,跌入雪坑,情急之下还灌了一口雪……

最终,盖强被大家像拔萝卜一样给拽了出来,他俨然成了“雪人”,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回到哨所,哨所班长专门给盖强煮了一碗压惊的饺子,暖暖的,热腾腾的。他边吃着,边听着大家的说笑,脸色也

慢慢舒展开了,因为他吃到了战友关爱的味道。

因为他知道,在边防,有一帮好战友能帮助自己,遇到一点磕磕绊绊,没啥,顶多就是“一碗饺子的事”。

一股子团结的味道

2015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积雪最厚达两米。官兵们连续奋战开路,昼夜抢修装备,确保了战备执勤的正常运转。

盖强和连队官兵一同加入到为驻地道路清雪的行列之中。大家没日没夜地干,作为炊事员的盖强为了保障大家的伙食供应,他干脆背着野战炊事单元,跟随队伍一边干活一边做饭。

在疲惫不堪之时,大家最想吃的还是盖班长煮的饺子,一人一大碗,鼓足力气,便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清雪战斗之中。

看着自己煮的饺子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盖强十分欣慰。在捏饺子的过程中,他总是使劲捏得紧紧的,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露馅了。捏着捏着他仿佛可以闻到一股子团结的味道。

“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鲜红的9个大字仍然镌刻在哨所营区。多年来,哨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层的小楼已经建起,信息化执勤手段让观察视野辐射到辖区的每个角落,更使人有了变与不变的感觉:变的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变的是边防官兵甘于寂寞以哨为家的赤诚之心;变的是不断升级换代的武器装备,不变的是戍边卫国的豪情壮

志。

打包连队的味道

2019 年 12 月 1 日,是盖强离开部队的日子。入伍 16 年,每年老兵退伍的日子,他都忙着为退伍的战友准备离别的午餐,有时还要加班准备“上车的饺子”,希望退伍的老兵可以在离别之际再尝尝部队的味道。但这一年,盖强也将同他们一样,告别这片他一直钟爱的热土。

离别之时,他端着连队为他准备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吃了一口,他就知道这个味道出自他的亲传弟子下士薛海臣之手。吃着吃着,他停了下来。他不想这么快吃完,更不想让战友看到自己不争气的眼泪流下来。 他拿出个塑料袋,把一碗饺子打包了,还笑呵呵地说 :“我要把连队的味道打包带回家!”

登上停在连队门口的客车, 望着窗外战友送给自己的最后一个军礼,他再也忍不住了,抱着热腾腾的饺子,闻着部队的味道,离别的味道,大哭个不停……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