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被誉为“火头军摇篮”的武警云南总队训练基地炊事员培训队,恰逢该部组织正在组织学员进行炊事技能训练。“新时代,官兵饮食需求也要有新变化。”集训队队长王翌听告诉笔者,“我们的培训目标,早已从传统的炊事员,向能做官兵满意的‘下饭菜’的等级厨师转变!”
操作台上,一口口大锅一字排开,比比是谁做的“大锅菜”更香甜美味;操场上,螺丝刀、老虎钳纷纷上阵,看看炊事装备发生故障时谁解决问题更快速准确;瞧那头,烟熏火燎,配合默契,看哪个小组炊事给养单元展开操作更熟练;瞧这头,运刀如飞,精雕细刻,看哪位火头军的作品卖相更佳……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官兵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武警云南总队训练基地以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后勤饮食保障为原则,以提高火头军的理论能力为基础,以增强炊事员基本技能为着力点,重点突出烹饪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训开始前,训练基地一班人分头到各集训队对抽调来帮助工作的炊事员进行调研,了解“火头军”们的履职情况,听取集训队官兵对炊事员能力素质的需求。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炊事员钟军的精品菜色鲜味美,但包子、馒头、花卷等主食制作,以及‘大锅菜’水平却不敢恭维……”官兵们提起意见来毫不客气。训练基地主任金德扬在本子上记下:培养能做官兵满意下饭的“大锅菜”才是根本。
“就说前不久组织的那次演训任务吧。”负责集训队保障的钟巍面对训练基地主任金德扬“吐槽”不已:“野战炊事车稍微有个‘头疼脑热’,‘火头军’们就束手无策,官兵辛苦训练一天归来,却不得不接受冷冰冰的干粮……”
“必须转变观念,实现训练教学的全面、快速转型,满足官兵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调研归来,训练基地一班人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