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饮食与战斗力息息相关,部队伙食保障决不像平常人家做饭吃饭这么简单,应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条件作出调整、探索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01
野外篇
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锻造能打仗的“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进一步提高野外无依托条件下的炊事保障水平,近日,北部战区空军某部开展为期7天的全官兵、全要素、全装备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野战食品不同于日常的一日三餐,野战食品最浓郁的味道就是“战味”。

据悉,此次野战饮食训练期间不再生火做饭,主要食用单兵即食食品、单兵自热食品、浅盘。


“用隔热袋托着吃,能保温”“加热袋卷两下才不跑热”“加水到注水线即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放置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现场,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单兵自热的“窍门”和注意事项。

中士陈辉说在真正的战场上,热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及时供应,没有了炊事班的热食保障,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吃上一块压缩饼干,焖上一份自热米饭。

实际上,单兵自热食品与现加工的热食相比,虽然营养成份不差,但口感确实差了不少,也缺少了香味,连续吃野战食品,人的消化系统究竟能否适应?官兵是否能接受?

排长陈元博表示,通过野战食品保证自身体能是战场要求,没有喜不喜欢、爱不爱吃,军人的“胃”必须适应战场。

炊事员李东法表示,野战食品包装简洁、携带方便,菜肴搭配合理,营养比较丰富,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很到“胃”。
有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官兵的练兵备战热情更加高涨,在实战化的路上步子也迈得更加坚实。下步我营还将继续加强对重难点课题进行攻关研究,持续提升各项打赢能力,确保在未来战场上能够拉得出、打的赢。
02
营区篇
特色的伙食保障,一步到“胃”!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伙食保障为关键。一起来看看武警湖北总队新兵团炊事班凭借三尺灶台,让新兵吃得舒心,吃出战斗力,让伙食保障一到“胃”!
镜头一
准备充分,保障精准
不打无准备之仗,早在新兵入伍前半个月,该新兵团炊事人员就已进驻新兵团,集中培训学习、分析新兵地域饮食特点规律,合理制订营养均衡、丰富多样的餐谱。在新兵入营后适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伙食意见,定期推出家乡菜、特色菜,无论是“重口味”还是“清香淡”,新兵们都能在餐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口味”。
镜头二
起早贪黑,默默付出
凌晨5点30分,在新兵们熟睡的时候,炊事班早早起床为新兵们准备丰盛的早餐。操作间里,汗水打湿了炊事员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保持笑容,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好每一道菜、每一顿饭,保证新兵吃得饱、吃得好。“看到新战友们吃饭时脸上的幸福笑容,我们感到特别有意义,起得早,值!”炊事员陈兴方说道。
镜头三
严格把关,定期消杀
从验菜到做菜,从操作间到食堂,严格落实餐具食品消毒、菜品留样等制度,食品必须经过检验,餐具必须经过消毒,保证食材无霉烂、无污染、无过期。确保新兵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同时,更能吃出战斗力。
镜头四
五味俱全,别出心裁
“早餐蛋奶加肉菜、牛羊水产天天换、谷物果蔬品种多”,茄子炒肉、萝卜烧牛肉、藕带鸡杂……荤素搭配,营养美味,色香味俱全,酸辣大白菜、西红柿炒鸡蛋、藕带鸡杂。这是部队里必不可少的下饭菜

今天就介绍到这先
要吃饭去了
再晚怕打不上菜了
素材:雷丛、余公秉、蔡文辉、陈辉、陈元博、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