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年搜集日军侵华罪证,民间收藏家建起 "抗战博物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有才 李国强  乔振友责任编辑:任爽
2018-09-13 10:42

9月3日,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抗日战争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博物馆,是一位名叫何兵伟的民间收藏家建立的。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何兵伟向参观者介绍展馆情况。张有才摄

一位民间收藏家的 “抗战博物馆”

■张有才 李国强 中国国防报记者 乔振友

9月3日,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抗日战争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个博物馆,是一位名叫何兵伟的民间收藏家建立的。何兵伟的爷爷曾亲眼见证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何兵伟从小就听爷爷讲东北抗联的故事,心底早已埋下爱国的种子。

1987年,16岁的何兵伟听说家乡的一座山上有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碉堡,便只身一人爬上山。那天,他扛着一枚炮弹壳子走了10多公里山路,天黑才回到家。而这样的苦与累,是他30多年无数次收藏日军侵华物证经历的一个缩影。

1994年的一天,他去林口亲戚家串门,听说隔壁杨爷爷有一把日本军刀,从不让外人看。他便多次拜访杨爷爷,聊抗战历史,聊国防形势。杨爷爷被他倾心国防教育的精神打动,把这把军刀送给了他。后经鉴定,这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日军大佐横山上野剖腹自杀所用军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他的博物馆有许多“镇馆之宝”,最珍贵的当属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日军在东南亚国家、中国作战时的录像,还有放相机、照相机和许多未公开过的影像、图片资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1945年,日本人见大势已去,开始回撤兵力,在麻山与林口交界处一个叫西大坡的地方,抗联战士炸毁铁路,日本人来不及带走随身物品仓惶逃跑,一名战地记者携带的宣传箱被当地群众捡到。后来何兵伟花重金把它收购过来。

在博物馆,记者遇到一位从辽宁铁岭前来参观的群众。他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何兵伟的。他感慨地说:“令人佩服的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何兵伟不仅热衷收藏,对抗战历史的研究也很深,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

何兵伟和他的博物馆出名了,参观的人多了起来,来接受教育的,他热情接待讲解;想高价收购藏品的,他一口拒绝。

2015年,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人士千里迢迢找到他,称想在唐山建设一座抗日博物馆,并把何兵伟和其他民间收藏家的藏品进行保护展览。何兵伟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两天后,一辆满载日军侵华物证的大货车开到唐山,在当地展出后引起轰动。而何兵伟的博物馆,也成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兵伟家里种了十几亩地,开了一个“农家乐”,有时还承揽一些小工程,他把赚的钱大都用在了收藏上,几乎把精力全部投入他的博物馆,他说:“日本军国主义至今没有反思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妄图篡改历史,我要保护好这些物证,警示人们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为他点赞

30余年奔波劳碌,只为收藏日军侵华罪证;30余载岁月如歌,他用历史昭示未来。从青涩少年到两鬓斑白,他用执着与坚守,诠释了一位普通农民的家国情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