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黄超 邵龙飞 等责任编辑:任爽
2018-08-23 03:04

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在学习讨论中纷纷表示,要通过观看《回望延安》,进一步深化对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精神的理解,把握思想精髓、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把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完成好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不忘初心,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引起热烈反响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在学习讨论中纷纷表示,要通过观看《回望延安》,进一步深化对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精神的理解,把握思想精髓、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把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完成好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该片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如何实现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浴火涅槃,靠什么从中国的西北一隅走向全国、震撼世界。”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翟清华收看后心情激动。他感到,《回望延安》是站在新时代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追根溯源,是对延安时期我们党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展现弘扬,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视角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历史命题,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生动历史教材。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这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历史经验。”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员干部深刻感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才能有正确方向和强大力量。“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各战区机关干部表示,要坚定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三个维护”,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每一个阶段。共产党的黄克功、国民党的张灵甫;共产党的肖玉璧、国民党的孔祥熙,两个领兵人,两个“理财人”违反纪律规矩后的不同结局,给官兵带来很大启示。“正风肃纪,是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海军南沙水警区永暑礁守备部队副参谋长谭欢乐感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攻坚克难的意志、务求实效的行动,把“全”“严”“实”贯穿管党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陆军某部、武警某部纪检干部结合工作实践说,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方法手段,用新的思路举措解决改革强军出现的矛盾问题。

在延安,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才共同创造出“英雄史诗的年代”。连日来,火箭军某团“常委新训示范班”在训练场上带头摸爬滚打、严抠细训。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团政委张红伟深有感触地说,党员干部应该是“先锋模范”的代名词,必须责无旁贷挑起新时代赋予的重担,带头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优秀品格,以实际行动发出无声的命令、形成无形的感召。

中央党校、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鲁艺……延安时期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出大批治党治军骨干,为人民军队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建设新中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这一幕引起第75集团军某旅官兵共鸣。调整改革后,该旅党委建立干部培养精细化常态化机制,使干部成长踏上快车道。该旅二营教导员刘光镇说,习主席强调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注重制定和落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规划,把人才放在备战打仗一线、关键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练。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刚赴俄参加“航空飞镖-2018”国际军事比赛并勇夺歼击轰炸机组冠军的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二大队大队长张立,征尘未洗又投入紧张训练;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第80集团军某旅一级军士长于世忠,即将满服役期仍干劲不减,带领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多个训练难题……奋战在各个战位上的广大官兵表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全面推进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就是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蹄疾步稳的务实作风,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黄超、邵龙飞,通讯员冯鹏、柯永忻、孙连伟、范俊刚、刘刚、莫福春、尹弘泽、康夫宝、周鹏搏、周浩、任帆、陈洁、黄远辉、郭龙佼、朱伊丹、孔运河等采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