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为官一任、负责一方,一念一动关乎党的事业和群众福祉,应勤于在内心“束水攻沙”,做到胸怀坦荡、心底无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其水患却是历朝历代之痛。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黄河水患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原因在于黄河多沙导致的河道淤塞。传统的“分流杀势”因水分势弱,不能减少泥沙。潘季驯因此提出要“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即在黄河下游两岸修筑坚固的堤防,不让河水分流,把泥沙送到海里,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在他的努力下,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束水攻沙法”也成为后人治理黄河的重要方法。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于人的内心来说,欲望之涌也如黄河之水一般,它可以成为人们奋斗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有毁人心智的巨大风险。当虚荣、浮躁、贪婪等“泥沙”在心底堆积时,如何应对至关重要。有的人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刚被“泥沙”沾染就果断将其阻挡在思想“堤坝”之外;有的人却丢弃节操、放纵贪欲,任其肆意奔流,最终被“巨浪”吞噬。
“束水攻沙法”关键在于筑堤坝、紧河道,这一“筑”一“紧”便造就了清淤的强大能力。同样,党员干部为官一任、负责一方,一念一动关乎党的事业和群众福祉,应勤于在内心“束水攻沙”,做到胸怀坦荡、心底无私。要筑牢思想“堤坝”,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定信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田,不断校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收紧用权“河道”,始终对纪律法规心怀敬畏,遇事先想纪律规定、制度要求,让权力在制度约束下规范运行,同时加强检视反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在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中加强锻造;要满怀激情做事,团结带领广大官兵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豪情,排除各种干扰,摒弃各种杂念,一门心思担当任事,不断干出新成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