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考核前,各项训练准备同步展开,一排二班副班长杨新澳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杨新澳本是连队的训练尖子,但翻看他这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表,好几个课目“亮了红灯”。尤其是他一贯引以为傲的单杠卷身上课目,几次成绩居然只是“及格”。
我先按兵不动观察了几天,发现除了训练成绩依然不见起色,杨新澳没有其他异常。难道是他家里有事?我电话联系了杨新澳父母,了解到他家里一切都好。而他和战友的相处,与以往相比也没什么区别。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曾经的训练尖子蔫了?”为了把问号拉直,我只能另想他法。一天晚上,我在查铺查哨时发现当值哨兵正好是杨新澳。于是,在签好执勤登记本后,我专门留下和他聊了几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前段时间,连队接到给全团官兵进行车载通信装备通联课目演示任务。杨新澳被班里推荐担任第一操作手。然而在演示过程中,由于太过紧张,他竟然把连接步骤搞混了。
虽然最后完成了任务,但杨新澳的出错还是让连队在全团官兵面前出了糗,让大家将近一个月的付出打了水漂。我当时很生气,演示任务结束后,撂下一句“一排长回去好好教一教”,就让值班员把队伍带回了。杨新澳告诉我,到了连队门口后,先是排长针对他出现的问题讲了10多分钟,随后,班长又把他留下来继续批评。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现失误,杨新澳原本心里就很自责了,而后的接连批评更是让他无地自容,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可作为副班长,他不能在战友面前表现出来,但心里的疙瘩一直没有解开。
仔细想想,如果我当时能够冷静一点,照顾到犯错战士的情绪,考虑考虑地点场合,注意一下方式方法,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批评要掌握火候分寸,不能让战士产生心结。”我和连长沟通后一拍即合,召集班排骨干就如何正确开展批评教育进行了讨论交流。随后,专门安排一位老骨干与杨新澳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卸下包袱、重拾信心;同时为了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的特长优势,我们让杨新澳参与组织全连的基础体能训练。
不久,杨新澳主动向连队建议,根据官兵身体素质差异,区分不同专业需求,科学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家的训练水平。看着杨新澳最近的积极表现,我很欣慰:“以前那个斗志昂扬、工作积极的好战士又回来了!”
(郑 钞、张 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