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故居中挂有一牌匾,上书“不远复”三个大字。“不远复”,语出《易经》“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走出不远、时隔不久,就应回头审视一下走过的路,反省一下做过的事,以检身正己、修身养性。北宋程颐也曾有言:“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他也,惟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今日品味其内涵,依然有启示借鉴意义。
“不远复”,是中国古人总结的修身、为学、立业之道。纵览历史,凡立身有德、为学有成、事业有为的先贤前辈,大多善于反思、勤于自省。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深谙“不远复”之益,坚持把反躬自省作为日常功课常修常炼。青年官兵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想在成长成才道路上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就要学会“不远复”,懂得及时“盘点”自身、时常“复盘”工作。
“不远复”,大有益。实践证明,很多事情通过认真总结就会豁然开朗、前行明朗。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智”是怎么长的?大多是通过总结,认识到“一堑”为何,从中吸取了教训、引为鉴戒,确保行稳致远。有这样的比喻:人的成长应像竹子的生长那样,每长出一小段,便生出一圈竹节。正因有了一个个竹节,修长的竹子才能坚韧挺拔。试想,如果竹子只是一味地疯长、从不生节,就可能会变得脆弱甚至倒伏。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倘若总是行色匆匆、脚步不停,从不回头看、从不作总结,就可能会走错方向、误入歧途。
“不远复”,常自省。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生力军,新时代青年官兵处于成长负重期、事业爬坡期,想要勇立时代潮头、堪当强军重任,就应把“不远复”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及时总结好过去的工作,时常回头看走过的道路。要强化“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多一些扪心自问、反躬自省,每完成一项任务、每经过一段时间,就及时反思、认真总结,深入查找思想品行、素质本领、作风形象等方面的不足,做到知过不讳、有过即改、改过不吝。通过一次次认真的“不远复”,在自我检视、自我评价、自我纠错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完善自己,在勤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改造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