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个驻守在大山深处的小散点位,成为全旅官兵学习的标杆。请看——

守库兵的“出彩人生”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高 亮 通讯员 赵 淼

“苦地方,远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官兵以钉钉子精神坚守大山深处,为防化器材分库华丽转身立下汗马功劳……”日前,陆军某防化旅四连指导员张凡在旅里一堂教育课上的交流发言,赢得全旅官兵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为这群守库兵竖起大拇指。

这个防化器材分库,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散点位,但在张凡的带领下,短短两年便从不少官兵避之不及的“苦洼地”,变成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官兵?带着一个个问号,记者走近这群守库兵,聆听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的奋斗故事。

“要当一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步入分库营区,一块写着“719天”字样的计时牌赫然映入眼帘。这是分库官兵移防至今的时间,也是他们安全驻库的时间。

那年初春,皖南大地依然寒意料峭,时任排长张凡带领全排战士驻守此地。

分库距离机关200多公里,地偏人少,承担着老旧防化器材仓储和危化品销毁等任务,责任重大。张凡上军校时年年是优秀学员,分配到旅里后,参加排长比武也总是名列前茅。然而,换防交接时,摆在面前的一份整改台账,却让他压力倍增。整改台账上,列出了前一年各级检查指出的各类问题,多达9类34种。

“旅党委专门调换一个整建制排进驻,就是要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张凡告诉记者,尽管压力极大,但每名官兵都抱定决心,“要当一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初始即严!他们对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先从正规化建设抓起。库房物资摆放杂乱,张凡就带人一样一样清点,一箱一箱检查;营房年久失修,到处是卫生死角,张凡带着大家架上梯子、挽起袖子,挨个房间修补、逐个角落清理打扫……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分库终于“像样”了。

孰料,不久后旅里组织考核比武,连队把分库训练骨干调了回去,安排了几名即将服役期满的战士驻库。人员一轮换,秩序又乱了。

“不等不靠、自主抓建,把苦日子过出甜味来。”张凡没有被困难束住手脚,连续组织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制订自主抓建方案。他们参照旅里的做法,把库区划分成小网格,官兵两人一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创新开展“我为分库献一策”活动,鼓励战士走上讲台分享抓建金点子、小妙招;推行一人一案“菜单式”培养机制,确保训练骨干快速成长……

“当一粒种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沃土,坚定地扎根发芽,不惧风雨成长,开花结果是迟早的事儿。”跟记者谈起那段经历,张凡嘴角上扬,脸上漾起笑容。

渐渐地,分库不仅成功摘掉后进帽子,还成了旅队荣誉榜常客,张凡也从排长提升为副连长,今年又提升为标兵连队指导员。

“找到追求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在该旅,炊事员柯胜斌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大厨”。

“留队,还是退伍?”刚调防到分库时,还是上等兵的柯胜斌还有不到半年就服役期满。分库山连着山、水绕着水的平淡和寂寞,让他渐渐萌生去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柯胜斌心中的天平恢复了平衡。驻库不久,原来的炊事员即将退伍。谁来接任?张凡问了一圈,没人愿意接这个看似与战斗力不搭边的活。

“‘胃动力’也是战斗力!”柯胜斌说,那天,他被张凡的这句话打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了新岗位。

训练标兵要当炊事员?在分库,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不理解柯胜斌的选择,有同年兵好言相劝:“当炊事员,从早到晚都得在厨房里烟熏火燎。哪有训练标兵天天围着锅灶转的?”

此话有理。柯胜斌大学毕业入伍以来,干一行精一行,在成为炊事员之前,专业技能、装备操作样样精通,当兵第二年就成为义务兵副班长。

“那天,我心里也无比纠结,一晚上没睡着。”柯胜斌回忆说,有些岗位看似平凡,但总得有人干,“不能眼睁睁看着战友饿肚子。”

说学就学,说干就干。入伍前几乎没做过饭的柯胜斌,一口气买来十几本菜谱,像绣花一样天天捧着琢磨,要求自己每周学会一两道新菜。渐渐地,分库菜谱上的菜品,可以达到一周之内不重样。每道菜从切丝、切段、切丁到火候、颜色、用料,皆有标准讲究。看到越来越多的战友盛上第二碗饭,柯胜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喜欢上了与油盐酱醋打交道的感觉。

那年“八一”,柯胜斌一个人张罗了一桌子菜,战友们吃得赞不绝口。就这样,他在新岗位上越干越起劲儿,厨艺成功“火”出大山,“火”遍全旅,光荣地成为连队唯一一名义务兵党员。去年,柯胜斌如愿晋升中士。

“一个人能把枯燥、单调的工作干得这么饶有趣味,想不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都难!”谈起自己带的这个兵,张凡一脸自豪。

“当兵前,你是连厨房都没怎么进过的人,现在却能靠厨艺‘火’出圈,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提问,柯胜斌回答:“有心人,锅碗瓢盆也能敲出进行曲。找到追求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动力,我要继续留在军营创造精彩。”

“心在哪里安放,人生就在哪里出彩”

“这里没有巡守边关的豪迈,也没有踏浪蹈海的惊险,但我坚信‘心在哪里安放,人生就在哪里出彩’……”这是去年驻库即将结束时,中士何峰在笔记本里写下的一句话。

今年年初,一场核生化应急救援演练中,刚刚走出大山、转岗不到两个月的检测技师何峰,面对考核组临机设置的复杂特情,迅速排除干扰、提交检测报告,一时技惊四座。

“能这么快适应新岗位,得益于驻库那段时间,夜以继日精研专业技能的经历。”何峰说。

进驻分库之初,直招军士何峰入伍还不到半年。他怀揣参军报国雄心走进军营,本想着能如军旅影视剧中的官兵那样上天入地、驰骋沙场,谁知等来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巡山、查库。

“分库周围,除了那些傻高傻高的水杉和恣意生长的竹子,啥也没有。”平淡的守库生活,放大了何峰内心的落差。

转变,源自一项销毁炉改造工程。2021年11月,旅里决定对销毁炉进行升级改造,施工队陆续进驻分库,何峰被指派在现地配合厂家施工并学习销毁作业规程。名校毕业的何峰觉得,这点小事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随着改造工程逐渐展开,何峰越学越吃力。控制面板的高度集成和销毁炉体的技术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他的预想,“没想到,销毁作业居然要用到计算机编程!”

“销毁员也是战斗员!”复杂的装备操作,激起了何峰的求胜欲。为了弄懂设备运行机理,他白天泡在焚烧间研究炉体构造,晚上捧着教材通宵钻研设备原理,见缝插针缠着厂家技术人员请教电路和编程知识……

何峰告诉记者,那年初冬一场雪后,他受领试炉点火任务。“当我按下运行按钮,炉内蹿起熊熊火焰,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英雄梦……”

“人少、地偏,但分库从未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加强小散远单位建设,一直是旅党委机关抓建基层的重点。这几年,按照统一规划部署,我们积极推动小散远单位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同时不断加大指导帮建力度,为官兵建立解难清单,给小散远点位送去温暖。”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魏上海介绍,现在,这个分库已成为全旅官兵学习的标杆,很多官兵主动申请驻防。两年来,这个分库先后有4名官兵入党,8名官兵获评“四有”优秀个人,12名官兵成长为连队骨干……

如今,巡山道路两侧的水杉依旧挺拔苍翠,驻库的日子也依然平淡如常,扎根在这里的官兵们,在平凡岗位上继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