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下,营区内一排排高大的杨树萌发出点点新芽。眼看着明丽的春风染绿了军营,我那远在陕北毛乌素沙漠边沿的家乡,也该披上嫩绿的新装了吧?
打开记忆的场景,聚焦心灵的镜头,毛乌素从漫漫黄沙到葱葱绿洲的巨大变迁,再次让我的目光穿越时空。
小时候,母亲骑着自行车顶风载着我去外婆家。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我被风沙吹得睁不开眼。
“妈妈,沙粒钻进我的眼睛里了,我会不会瞎了呀?”
“不会的!等到了外婆家,用水洗洗就好了。”
母亲弯着腰,费力地踩着自行车脚蹬,每蹬一下,我都能听到她沉重的喘息。
还有大风天栽种沙柳的情景。母亲背着发出新芽的柳条,弯腰爬上黄沙梁,在刚被大风吹出新月形的沙丘上栽树种柳。沙梁上留下我们母女俩一深一浅的脚印。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在治沙人的接力奋战下,往日的大风沙越来越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柳絮飘飞、绿树成林。
毛乌素,我该怎样走近你?又该如何读懂你?
凝望毛乌素,我最先看到的是风——狂风、微风、绿风、清风;风卷沙腾,风过无痕,风吹草低,风和日丽……
风,忽大忽小,忽强忽弱,不停地变换,以其独有的变奏,铺展出沙海苍茫,演绎出绿洲生机。
在春风里展望,我将目光拉长,透过嫩绿轻红的人造林,显影当年那些风沙害人的凄凉旧事。
石光银,家住榆林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7岁那年,他和小伙伴虎娃一起去放羊。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把两人都刮跑了。石光银的父亲找了3天,才在30里外的内蒙古黄海子找到石光银,而5岁的虎娃再也没有找回来。
拿盆扣住路人脚印的殷玉珍,嫁到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方圆几十公里杳无人烟。她嫁过来40天后,才看见一个人从家附近经过。待她惊喜地跑过去时,那人已经走远,她便回家拿了个盆把那新鲜的沙脚印扣住……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民谣中吟诵的情景,曾是毛乌素沙地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浩瀚沙漠”到“今日绿洲”,在阔大的天地间,风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时而搅动黄沙——“沙进人退”;时而轻拂绿地——“人进沙退”。时空转换间,毛乌素惊现亘古未有之沧桑巨变。
站在新时代的天空下,遥望日渐远去的毛乌素沙漠,我不禁心生感慨: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片地,人也还是那片土地上的人,是什么力量让毛乌素沙漠改变了模样?
从恨沙到爱上治沙,是生活在毛乌素沙漠区域的人们简单明晰的心路历程。
凝望毛乌素人造绿洲,有一群青春洋溢的身影在眼前浮现。她们就是芳名远播的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姑娘们。这些“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以辛勤的血汗书写青春华章,被誉为大漠中盛开的“铿锵玫瑰”。
时间的巨幕上演绎万千故事。从1974年5月,她们自带青稞、炒面和苦菜,奔赴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打响治沙之战至今,已累计推平800多座沙丘,开辟出两万多亩沙漠绿洲,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0多条,修筑饮水渠30多公里。她们说,她们就是一个同心圆,为治沙而生。
近50年来,“女子民兵治沙连”十几任连长、指导员,带领近400位姑娘治沙,把最美的青春岁月留在了这里,为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了突出贡献。这群女民兵凭着满腔的热血与坚定的信念创造了被联合国环境专家盛赞的“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回望她们创造的业绩,我想起了姑娘们挂在嘴上的方言口头禅:“嫑怕!”“嫑怕,有办法”“嫑怕,会好的”……
而对毛乌素的治沙人来说,“嫑怕”是什么?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执着,彰显着治沙“愚公”们的精气神。
7岁放羊被黑沙暴卷飞的石光银,硬是把一个梦想坚守了三代。他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带领群众累计种下5300余万棵树,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百余里长的绿色林带。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建党百年之际,又荣获“七一勋章”。
曾经拿盆扣住路人脚印的殷玉珍,在1986年春天,用打工挣的钱换回600棵树苗种下。虽然最后只活了不到10棵,但她咬牙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她与丈夫一起,坚持种树30多年,以200多万棵树将7万余亩的沙漠变成绿洲……
“嫑怕”,是多么坚毅的两个字!嫑怕艰辛,嫑怕牺牲,嫑怕劳而无功。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毛乌素这部活生生的中国特色生态建设奇迹,靠的是锲而不舍,凭的是久久为功。
凝望着这片历经风霜、跨入春天的人造林,一棵棵在沙地上茁壮生长的树木,仿佛就是治沙人的化身。树——人,人——树,恍惚间,治沙英雄们就像一棵棵树一样挺立在这片沙地上。他们用心血、智慧和不懈的奋斗对抗风沙,决战决胜,才让毛乌素沙漠焕发出盎然生机。
凝望着毛乌素新生的一片片绿洲,我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名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带着春天的喜悦,走上高高的沙梁,在辽阔的视野里,昔日的风沙了无痕迹;经过林木梳理的春风,已不见了冬日那凌厉的风头。而与风剥离的黄沙,早已和水土融为一体,悄无声息地为毛乌素的生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活力。
作为一名从小在毛乌素沙漠边沿长大的见证者,我为家乡深感自豪和骄傲。毛乌素啊毛乌素,你的巨变,你的美颜,叫人如何不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