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我自幼在新疆长大,这里流传着一句话:“巴扎不光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是交朋友的地方。”在网络购物发达的今天,逛巴扎依然是新疆人民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近期,纪录片《巴扎》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共6集,带领观众走进新疆6个各具特色的巴扎,发现新疆各族儿女间的巴扎故事,感受浓烈、质朴的本土生活。
在《甜蜜的巴扎》中,泽普县每周一次的巴扎日上,总能听到甜瓜商人吐鲁洪·库尔班热情地喊道:“甜瓜,小娃娃不要钱,孤寡老人不要钱!”吐鲁洪用叶尔羌河的河沙,研究出甜瓜储存保鲜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甜瓜商人。巴扎不仅有吐鲁洪的生意,更承载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正如吐鲁洪所言:“我家的日子已步入小康,还承包了商场,其实不卖瓜也可以,可我热爱巴扎,所以一辈子都离不开甜瓜生意!”
巴扎融汇着新疆的风土人情,更紧系着各族人民间的友情。观看该纪录片时,我想起了我的舅舅。他常在巴扎买羊,久而久之认识了哈萨克族大叔拜依定。巴扎人因生意而相识,因真情而感动。每当拜依定需要拉羊时,不论多晚舅舅都会开车去帮忙;舅舅家里盖房子,拜依定也会放下生意“添砖加瓦”。第一次见到拜依定大叔时,我便记住了他温柔的目光。那天,火堆上的茶壶里,弥漫着奶茶的香气,我端着盛满奶茶的碗,听舅舅和拜依定大叔聊天。拜依定大叔家里并不富裕,但在道别时,他拉住我的手,从羊圈里牵出一只刚满月的山羊让我带回去,嘱咐我好好读书。当时,我年纪很小,并不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只羊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但哈萨克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在那时便印在我的脑海。
在《赶巴扎的人》中,自媒体人阿依图娜从乌鲁木齐回到家乡和田墨玉县后,通过网络直播带领粉丝“云”赶巴扎。故乡是阿依图娜的根,巴扎承载着阿依图娜的童年,也是她从大城市回来后再次了解家乡的窗口。对我而言,巴扎同样是故乡最质朴、最温馨的一段回忆。我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新疆某部队。驻地离家不远,可因工作任务繁重,我与家人还是聚少离多。休假回家时,听到巴扎里传来热情好客的叫卖声、都塔尔悠扬的琴声,我也对安宁生活背后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巴扎合伙人》中,维吾尔族商人达吾提因为收购5000头牛,与来自河北的牛羊商人司建磊成为巴扎合伙人。一头牛、一只羊、一顿饭……不同民族的人们相聚于此,从贸易往来到合作共赢,最终亲如兄弟、共同奔赴美好的生活。休假的时候,我和舅舅常去巴扎。这些年来,许多曾经简陋的巴扎,打了水泥地,装了阳光棚,烤肉、拉条子香味四溢,人群络绎不绝。时过境迁,热气腾腾的巴扎故事仍在上演。
拜依定大叔的孩子画画天赋很高,尤其喜欢画老虎,画出的老虎栩栩如生,时常同我分享。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我们的友谊也续写了舅舅与拜依定大叔的深厚情谊。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巴扎不仅仅是牛羊、乐器、服装等商品交易场所,更是新疆生活的生动一角。正因为新疆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巴扎里的烟火气才能飘出新疆,让人流连忘返。民族团结之花也因巴扎绽放得更加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