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红色的樱花与白色的泡桐争相盛开,簇拥着叶城烈士陵园里的233座英雄冢。陵园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陵园东北角,矗立着艾买尔·依提的墓碑。他是这座陵园的管理员,曾带领全家为牺牲的战友守墓47年。他去世后,儿子艾尼瓦尔·艾买尔带着妻儿接续了这份神圣的使命。
夜深了,53岁的艾尼瓦尔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缓缓走出陵园陈列馆。妻子阿孜古丽·尼亚孜轻轻搀扶着他,回到住处。他们的住处是陵园附近两间小房子。53年来,三代人就住在这里守护烈士陵园。
艾尼瓦尔的父亲艾买尔1968年退伍返乡,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中学校长。当听说叶城县民政局招人守烈士墓时,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当年,与我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的6名战友,都安葬在叶城烈士陵园,我不能让他们感到孤单。”
1970年,叶城烈士陵园建成,艾买尔带着妻子和出生6个月的儿子艾尼瓦尔,搬进了陵园旁的两间土坯房。
“在我小时候,陵园里十分荒芜,父亲就带着我除草、种树、修坟。”艾尼瓦尔记得,当时陵园道路不通,没有水电,自己就陪父亲推着独轮车,从3公里外的林场拉水、拉树苗。“这里土壤条件差,很多树枯死了就得重新种。我和父亲几十年种了多少树,都记不清了……”
2017年8月,艾买尔因病去世。遵照老人的嘱托,艾尼瓦尔将艾买尔安葬在陵园东北角。守护陵园47年后,艾买尔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那天,许多叶城群众自发来到陵园为艾买尔送行。提及此事,艾尼瓦尔的眼眶有些红。虽然他们父子不是土生土长的叶城人,可叶城人民早就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如今,艾尼瓦尔和妻子的头发也已经花白。站在这个与自己同龄的陵园里,艾尼瓦尔感慨道:“这座陵园不仅是烈士精神的见证,也是我今生今世最难舍的地方。我在这里生活了53年,再苦再难我都会一直守下去。”
长在英雄故里、讲述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一直是艾尼瓦尔全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艾尼瓦尔的大儿子艾合麦提江从小在陵园长大。每当有参观者前来凭吊,艾合麦提江都会主动承担讲解工作,饱含深情地讲述英烈的故事。对他来说,作为军人后代,让人们铭记英雄的故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艾合麦提江记得,爷爷在世时,经常带他去种树,路上还给他讲战斗故事,特别是讲到自己的战友时,眼中常含泪花。艾合麦提江即将大学毕业。他准备报名参军,像爷爷一样保家卫国。
艾尼瓦尔的女儿古再丽努尔小时候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拿着小棍边比划边讲:“司马义·买买提是战斗英雄……”长大后,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到陵园当义务讲解员,最多时一天接待过十多批参观者,嗓子累得几乎说不出话。她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讲英雄故事,纪念英雄,既是对爷爷的告慰,也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陵园内,排列整齐的墓碑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
清明节前后,是艾尼瓦尔夫妇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陵园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扫墓。夫妻俩负责接待烈士家属、打扫卫生、安排参观……从早晨忙到晚上,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
几十年间,艾尼瓦尔心里积攒了许多温暖回忆。有一年,一名烈士亲属从外地来到陵园祭拜,专门找到他,特意向他的父亲艾买尔深深鞠躬。去年春天,新疆军区某部赴高原驻训前,几千名官兵来到烈士陵园祭拜英烈。艾尼瓦尔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认真地为官兵解说。临走前,官兵齐刷刷地向艾尼瓦尔敬了一个军礼……
多年来,艾尼瓦尔一家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些“孤单”的墓碑。每逢过年过节,夫妻俩都早早准备好祭拜用品,给这些英雄扫墓。“这里的烈士,牺牲时大多20岁左右,很多没有后人。我接爸爸的班,把自己当作烈士的后人,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叔叔们守陵尽孝。”艾尼瓦尔说。
如今,艾尼瓦尔每天沿着父亲的足迹,打扫陵园卫生,拔去墓前的杂草,看看树苗的长势。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崇敬,走过茂密的苍松翠柏,走过高耸的纪念碑,走过庄严肃穆的陈列馆,走过刻有烈士姓名的大理石纪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