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长青,岁月悠悠,无言的墓碑见证着一份厚重的承诺,也记载下一段段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为了守护战友、英烈的墓碑,张顺京、艾买尔·依提、欧兴田等人,都不约而同选择把家安在烈士陵园旁,几十年如一日与清贫、寂寞为伴。这一义举,体现了一种无私高尚的奉献精神、一份真挚厚重的家国情怀。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这份对战友的情、对英烈的敬、对祖国的爱,化作了一种无形的家风。他们的下一代自觉地进行接力,让对革命先辈的尊崇和惦念不断传递……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擎旗冲锋、英勇献身。他们中有许多人的姓名无人知晓,有许多人的遗骸不知所踪,有许多人的青春永远定格,有许多人的明天融入了祖国星河……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浸染了华夏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留下的精神和嘱托,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前进。为他们守护好墓碑,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至忠至诚的灵魂,更是一座座巍峨的精神丰碑、广大军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缅怀是心灵的向往,前行是最好的纪念。透过这些守陵老兵和家人的选择,我们还可以看到,家庭是人生的重要课堂,家风会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崇尚英烈、爱党爱国的家风熏陶下,身处这些家庭中的下一代们,才主动从父辈手中,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义务和责任,在与英烈为伍、与山河为伴的真情守护中,默默奉献青春和汗水。
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千家万户的房檐下、灯火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日用而不觉”的生活习惯和一以贯之的处事品格。我们在家风养成中,不仅应将讲信修睦、崇德向善、忠孝仁爱、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涵盖其中,更应常念革命先辈忠诚于党、牺牲奉献、报效国家、为民造福的大忠大爱,自觉赓续好传统、好作风。如此,方能让正能量充盈家庭,让红色基因灌注血脉,让顾“大家”、爱国家的“小家”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身教同样是一种家风。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才能更好地为下一代人做好示范。周恩来同志曾动情地说:“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今天,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新考验,我们同样应当化追思为责任、化崇敬为使命,始终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在一次次担当实干、勠力向前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在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相统一的过程中,让良好家风可学可感、代代相传。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就必然会有人付出代价甚至牺牲。让我们始终高举英烈传递过来的精神火炬,在高山、在海岛、在乡村、在城市……到处都留下奋斗的身影,时时都行进在先辈的目光中,为子孙后代立起立德修身的榜样,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