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之际,中部战区空军某通信训练基地开展“学英雄事迹、促军旅成长”活动,组织新兵将入营后的成长感悟写给想倾诉的人。
新战友们字斟句酌,有的写给家中的英烈前辈,有的写给“陪伴”自己长大的战斗英雄,有的写给几年前的自己……经本人同意,我们摘录3位新战友的书信,从字里行间感受他们的报国心、从军志。
(郑 泽推荐)
新兵宋建禹的大爷爷宋国亮,23岁参军,26岁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牺牲前未给家人留下一张照片。对于从未谋面的大爷爷,宋建禹有太多的话想说——
敬爱的大爷爷:
当年您参军时,我的爷爷才8岁。您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家里人才知道,您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了。
二爷爷后来也当了兵,和您一样跨过了鸭绿江。小时候,我最喜欢听他讲当兵打仗的故事,长大后才渐渐明白,你们在战场上经历的是多么残酷的战斗,你们又是多么勇敢的军人。
我试着通过网络在抗美援朝烈士名单中搜寻您的信息,了解您短暂的一生:宋国亮,中共党员,籍贯辽宁省凤城县宝山公社历家大队,出生时间1925年2月,参加革命时间1948年2月,生前职务排长,牺牲时间1951年11月……
都说“马革裹尸还”,不知道埋骨异国他乡的您会不会孤单。每年大年初一,二爷爷和爷爷总要给您上炷香,低头沉默片刻。我知道,他们是在心里和您“对话”。
入伍前,我翻看二爷爷的照片,抚摸着他那褪色的肩章,脑海中浮现出他在病床上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画面。大爷爷、二爷爷,你们都是咱们家的英雄,我要像你们一样,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如今,我光荣地加入人民空军。我要站出笔直的军姿、叠出方正的被子、走出整齐的步伐,沿着你们的足迹,书写属于我的军旅故事。
宋建禹
新兵任笑宇的爷爷曾是一名空军军官,父亲也曾在空军服役。听着空军英雄故事长大的他,接力续写守护蓝天的故事——
英雄前辈岳振华:
我的爷爷和爸爸都曾在空军服役,爷爷和您还有着一段“缘分”。上世纪60年代,在国土防空作战中,您在空军某基地带领官兵击落敌机,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
我的爷爷入伍后,就参与了该基地的建设。他以此为荣,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时,您的英勇事迹,他总是津津乐道。
记得上高一时,电视剧《绝密543》正在热播,每次我都和爷爷、爸爸一同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满腔热血的你们,我才懂得,原来把青春融入保卫祖国的事业中,是一件那么光荣的事。
去年7月,我从新闻上看到习主席向获得“模范地空导弹营”荣誉称号的空军地空导弹兵某部二营颁授荣誉奖旗。那一刻,我想起了您,想起了一代代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蓝天的空军官兵。从小在空军大院长大的我,如果也能身着“天空蓝”,该多么光荣。
现在,我接过爷爷和爸爸的接力棒,加入守卫祖国蓝天的队伍,感到无比自豪。这里,有您的故事,有爷爷的故事,有爸爸的故事。
在这里,我追逐的是梦想中的青春。
任笑宇
新兵吕华文曾在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服役,2020年退伍继续学业。2023年3月,他二次入伍,来到中部战区空军某部——
两年前的自己:
你还好吗?过去两年里,我总会梦到祖国北疆的皑皑白雪。两年前,因为要继续学业,我不得不和心爱的军营告别。
今天,我重回部队的怀抱,加入了人民空军。看着教育课堂上“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屹立的照片,听着烈士许正兵“我是雷达操纵员,不上雷达阵地操纵什么呀”的朴素话语,联想到一代代雷达兵爬冰卧雪,在“生命禁区”甘当祖国的“眼睛”,不由得热血沸腾。
再次入伍,需要的不仅是热爱,更多的是勇气。
在祖国的最北端,我曾在封冻的江面执勤,怎么会惧怕此刻站军姿时的风吹日晒?我曾穿着15公斤重的装具在雪地奔袭30公里,怎么会觉得短短的3公里难以坚持……但我仍要以新兵的姿态,展现出“老兵”的风采,像许正兵烈士那样,像“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前辈们那样,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当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
吕华文
(杨 骥、郑 泽、吴文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