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激烈的村庄遭遇战过后,解放军的一个连队,为了保护全村的百姓,誓死不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满是弹痕的院墙里,木板上躺着22具遗体。
十里八村的百姓在这里和战士们一起守护亡灵,像失去至亲一样的悲痛笼罩着整个村庄上空。
“这个季节,同志们的遗体不能停放太久。”
“没有现成的木头,也来不及打棺材,不行就先向老乡买点白布裹一下安葬吧。”
两名干部低头商量完,其中一个干部抬头行了一个拱手礼说道:“乡亲们,你们谁家有白布,我们买一些将战友们的遗体下葬。”
“在我们这儿,还能让死去的战士白布裹身吗?”一位70多岁的大爷,双手拄着木棍,象征年轮的一道道沟壑雕刻在暗褐色的脸庞上,满是补丁的破旧衣服包裹着佝偻的体态、骨瘦如柴的身躯,“我有一口寿材,你们去抬过来”。
大爷说完,群众忽然由安静变得热闹起来。
“我也有一口。走,跟我去抬过来。”
“都说寿材没了,人就没了,但是我们不能让英雄死了还无家可归,把我那口棺材抬来。”
“我老头子用一辈子的积蓄给我留下一口上好的松木棺材,就用它埋葬牺牲的同志吧。”
“我的儿子是解放军从土匪窝里救出来的,只要解放军有需要,别说一口棺材,就是我的命,我也愿意给。”
没等在场的干部和警卫员反应过来,人群已经随着蹒跚的老人走了出去。
两个小时后,村子周围各条泥泞的小路上,络绎不绝的村民抬着棺材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暗红色的松木大棺、有原色的杨木棺材、有黑色的油漆棺材。
院子里停放了十九口棺材。
“还差三口,怎么办?”一个40多岁的矮个子农民牵着马,叼着一支手卷的旱烟说道。
“我娘家陪送我一个红柜做嫁妆,你们去看看行不行。”刚刚结婚的新娘,穿着灰色的粗布外衣,双手互插在袖子里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啊,可以用柜啊。我家里有一个大柜,咱们去抬。”扎着头巾的妇女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心里明白,那是她家最值钱的物件。
那天下午,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院子里,并排摆放着十九口棺材三个柜。
雨中,所有的干部和战士都哽咽了,心里装满了失去战友的痛苦和对群众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