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青山隐隐,芳草萋萋。此刻,春风已解千层雪,江山感念先烈血。此刻,多少人来到这里寻找——寻找烈士的模样;多少人来到这里颂唱——颂唱寄托敬意、安放思念的心歌:“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茫茫冰原高高山冈上,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
这里是烈士陵园,是烈士安息的地方,是“比国王的殿堂还要辉煌”的地方,是能“将记忆从幽冥中召回”的地方,是叩问灵魂、探寻初心、汲取力量的地方。
这里,记录着无数先烈芳华被永远定格的故事,讲述着无数先烈用生命铺展灿烂晚霞的传奇,奏唱着无数先烈把悲壮牺牲化作宁静黎明的交响……
2年零4个月,红军牺牲4.8万人,平均每天倒下56人,仅15744人留下名字,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的几个数字。瞻仰大厅陈列室内,镌刻着烈士们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
当年,这些“青春”的英雄,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人本可以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却甘愿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有人本可以谋求高薪、出人头地,却毅然投笔从戎、九死一生;有人本可以儿女情长、相夫教子,却决然卸下红妆、驰骋沙场……这些信仰的献身者、理想的殉道者,用牺牲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亿万人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同志途经邯郸,专程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缅怀烈士。临别前,毛泽东环视着陵园的纪念建筑,动情地说:“他们应该有一块安息之地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大门两侧,镌刻着毛泽东这句诗的手迹。当年的抗日战争战场上,英雄的中华儿女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悲壮情怀,留下了“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不朽篇章,写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史诗。
在朝鲜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平安南道桧仓郡,苍松翠柏环绕的山间,坐落着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名烈士长眠在这里。
毛岸英牺牲9年后,妻子刘思齐才得以去朝鲜扫墓。之前,毛泽东多次劝说刘思齐改嫁,刘思齐对毛泽东说:“我连岸英埋在哪都不知道,给他烧烧纸都没个地方,我怎么能改嫁呢?”那天,当刘思齐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园看到毛岸英的塑像时,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了。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安放那场边境作战中牺牲烈士的主要陵园之一。当年,安葬在这里的960名英雄,用自己短暂而永恒的青春,守卫着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和平。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才23岁,最小的仅18岁。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盘肠英雄”吴勇烈士的故事,经常被人提起。一次激战中,吴勇的肠子被敌人的机枪打出来后,他把肠子塞回去继续战斗,直到壮烈牺牲。吴勇在遗信中对父母这样写道:“儿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用战斗的青春,谱写青春之歌……”
“走过多少风雨从来不说,身影隐在荒岭沟壑,有过多少功勋总爱沉默,青春点燃天光地火。”这是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常放的一首歌。
在这座陵园里,长眠着700多位航天英烈,聂荣臻元帅的坟茔也在这里。聂荣臻元帅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东风烈士陵园,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看到高高的发射架;在那里,他可以最早听到火箭的轰鸣,最早看到卫星和飞船升空,似乎他仍然在继续指挥着”。
“他们去了,却把幸福宁静的生活留给了我们。也许,当我们正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时,更应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设个祭坛,为烈士和烈士的亲人虔诚祈祷。”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清明的意义,不只在于感受先烈的崇高,更在于继承先烈的遗志、续写未竟的事业。对于新时代革命军人而言,只有把缅怀追思的心迹化作勇毅前行的足迹,才能在烈士的灵前问心无愧地致奠:“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作者单位:第74集团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