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慎终追远 饮水思源


■郑学富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之俗千古传承,至今不辍。

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清明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中华民族的祭祖扫墓传统源远流长。《孟子》中曾提及一个常到东郭坟墓前乞食扫墓祭品的齐国人,可见战国时期已有扫墓之俗,而形成定制则始于唐朝。唐玄宗将清明扫墓列为“五礼”之一。

此后,历代沿袭唐制,把清明节作为春季的一个大节日。民间的祭祖扫墓,《岁华忆语》中曾有详细描述:“祭具曰春山,竹制为提榼,分三层,中置肴浆,饭则抟之。另割生肉,曰刀头,以祭山神。祭扫毕,则倾榼,媵以钱,犒守坟人。”从这段记载,可看出南京旧时人们对清明扫墓之重视,祭祀物品齐全,程序也很繁琐,并且对守墓人礼敬有加。由此可见,清明节是人们表达对生命敬重之情的重要节日。祭奠祖先、感恩纪念、追古怀远,这种传统节日的文化情结,在人们心中已深深留下烙印,化作民族的共同记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缅怀英烈,是对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新中国成立后,清明祭扫烈士墓、寄托哀思成为新民俗。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烈士陵园,悼念缅怀先烈,以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1955年清明节,郭沫若凭吊张家口革命烈士纪念塔写了一首诗:“烈士丰碑何巍峨,空中荡漾红旗歌。长垂塞上风云占,民族精英永不磨。”这首诗歌颂了先烈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无限崇敬的心情。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饮水思源,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勇毅前行的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