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张 振 朱福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讲好用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路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深刻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想要说服人,就要讲道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既有“道”,更有“学”,也有“术”。首先,把思政课讲深要求揭示规律、阐明真理。思政课教师要深学理论、揭示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深刻阐释出来,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学术意义阐释清楚,讲好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使党的科学理论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有感召力、有穿透力。其次,把思政课讲透要求用深厚的学术功底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把学理讲清楚、讲透彻,就事论理、析事明理,将“大智慧”融入“小故事”,确保把深刻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用学术和思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对党的科学理论真懂、真信、真学、真用。最后,把思政课讲活要求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在知识建构和价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党的科学理论真正入脑入心。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要组织开展好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讲好思政课,必须既学好理论的“有字之书”,又用好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思政课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只有让社会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源头活水,聚焦实践、结合实践、深入实践,增强思政课内容的现实性、生活性、丰富性,才能够直抵人心、培根铸魂。一方面,把社会教学资源引进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邀请英模典型、专家学者、脱贫攻坚楷模等走上思政课讲台,通过讲授鲜活生动的亲身经历和现实事例,填补课堂理论讲解所缺乏的叙事性和感染力,在学生心中播撒信仰火种、激发奋进动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去,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不能仅仅是“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而应该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在课程中适当设置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贴近现实。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要聚合多方资源,增强育人合力。一方面,要凝聚多元主体力量,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大思政课”建设不能光靠学校和教师,还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利用好社会资源。高校要积极吸纳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实践育人主体,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签署共建协议,构建课程、实践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挖掘和编制实践育人“资源图谱”,优化配置实践育人资源,实现实践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另一方面,要聚合多方教学资源,推进社会资源的课程转换。既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的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特别是资源库中的课件、讲义、案例、素材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教材、教案和课件,也要将鲜活的实践素材、丰富的社会资源纳入思政课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要强化组织协同机制,提升育人效能。“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合作、多方参与,保障协同育人的有力推进。一是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积极出台支持办好“大思政课”的具体政策,从师资队伍、教学经费、基地建设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予以政策和制度保障。二是不断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学校层面不仅要在制度安排上对思政课教学单位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党团组织等部门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而且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与相关部门结对合作,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激发教育者的教学动能,形成全方位合力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三是进一步理顺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效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合理评定不同类别人员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以此激励和引导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序开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能。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