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语出汉代刘向的《说苑》,意思是做事须先有谋划、有准备,谋划好了再去行动,才易于获得成功;如果心中无数、不作打算,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可能会导致失败。今日品读这一警句,感觉依然有启示意义。
“谋先事”,体现了一种战略思维。“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善于识变、应变、求变,高瞻远瞩、看破迷雾,才能使谋划更科学、更准确、更周密。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发展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谋先事”,强调做事要有前瞻性。“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干事创业要想有所成就,这种“谋先事”的思维不可或缺。谁谋事快、见事早,谁就能占据主动,谁就容易赢得先机、获得成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料事于先、未雨绸缪,如此方向才能辨得明、大势才能看得清、问题才能抓得准,才能使自己从容施策、稳步前行。
“谋先事”,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善于深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每一次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都有科学准确的谋划指引方向。从党成立之初制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到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到改革开放后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再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一不是“谋先事”的集中体现,而这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方法和宝贵经验。
“谋先事”,是我们制胜未来的法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要求我们强化“谋先事”思维。将这一思维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既要把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悟透彻,明确大方向,又要把自身的工作实际切实弄清楚、搞明白,紧贴实际、实事求是地做好工作谋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推动工作。特别是年轻干部,不能仅凭热情和激情干工作,更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洞察先机、主动作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在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