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实现最佳配置 发挥最大效能

——推动新时代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系列谈③


■龚学礼

自然界里,相同的碳元素,因组合方式不同,有的成了坚硬的金刚石,有的则成了柔软的石墨。推动新时代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也应调整培养体系,拓展发展空间,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

文职人员作为人民军队的新组成、保障打赢的新力量、科技强军的新引擎、筑梦国防的新支撑,在强军兴军伟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大批“孔雀蓝”在我军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医疗卫勤等领域奉献青春、施展才华,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中勇往直前、勇挑重担,以精湛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作风形象赢得好评和认可。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数以千万计,实施文职人员制度,能够搭建起军地人力资源流动的桥梁,高效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着眼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文职人员职业发展自身特点,畅通文职人员招录、培养、交流、使用、退出等渠道,着力构建完善顺畅有序的人才进出机制、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清晰透明的职业发展机制、适度从优的待遇保障机制、宽严相济的日常管理机制、职责明确的军地协作机制,为推动新时代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条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增强了文职人员制度的社会吸引力和认可度,有利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有利于加快实现军事人员现代化。比如,在公开招考方面,会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军统一笔试,将免笔试范围由博士研究生拓展到“双一流”建设高校或者建设学科的理学、工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在直接引进方面,将引进对象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拓展到其他急需紧缺人才,符合条件的相应纳入中央和地方引才政策范围;在退役军人专项招录方面,拓展招录对象范围,优化招录程序办法。这些创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强军兴军旗帜下。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规范的职业管理、清晰的成长路径、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吸引汇聚文职人员长期稳定为军队建设服务的重要保证。新的文职人员制度进一步畅通文职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成长阶梯,支持文职人员在本专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打通文职人员跨类型、跨系列改任和军地交流渠道,确保文职人员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都能找准路径和定位,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技术类文职人员学术提升、成长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利于激发文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国强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以用为本。各级党组织应严格落实文职人员考核任用的标准条件、程序办法、权限配置和有关要求,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信度,确保文职人员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健全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人才,引导文职人员明确定位、共同发展。对发展潜力大、贡献突出的文职人员,应不拘一格重点选拔培养,让他们施展才华有机会、干事创业有平台、成长进步有空间,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有意识地安排文职人员参与重大军事任务、重大科研攻关、重要专项工作,敢于交任务、压担子、搭梯子,让广大文职人员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练就堪当强军重任的过硬本领。

谋育人就是谋未来、出人才就是出政绩。新的文职人员制度,在人员培训方面,按照需求主导、分类分级、形式多样、军地融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培训类型,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走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的育人路子。坚持部队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战素养缺什么就补什么,切实提高文职人员作战支援保障能力。通过名师带教、“订单式”培养、特色化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学科拔尖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充分激发广大文职人员动力活力,努力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