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营寻根


■陈 玉

悠悠岁月,漫漫人生。虽然退伍多年,我对军营仍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就像故乡之于游子,永远牵系着我的心。

前不久,几位老战友相约,不惜千里迢迢,踏上军营寻根之旅。一路上,沿时光之河逆流而上,往事在记忆中翻飞。

20世纪60年代初,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是征兵的连长把我领进了军营。最初,军营生活在我眼中既神秘又枯燥。军装要穿得严整规矩,队列集合要整齐划一,被子叠得像“豆腐块”,鞋、帽、毛巾、茶缸要摆得横竖一条线……刚开始,总觉得有点不适应。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老兵说的话——这样的生活才叫严谨、生动、威武、有朝气。部队是个大熔炉,我这个新兵像一块刚出土的矿石,就这样被投进炉膛熔炼了。

我所在的老部队是具有光荣历史的威武之师。威震敌胆的上甘岭战役和特级英雄黄继光,是她无上荣光的标志。我永远难忘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就是看电影《上甘岭》。看到战士在炮火中瞬间化为烟尘的壮烈情景时,礼堂中出现一阵骚动,我看到几个战士扶着一个人匆忙离场。坐在我身旁的老兵告诉我:“他叫张计发,是原志愿军45师135团二营七连连长,也是电影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现任135团参谋长。”老兵还说:“参谋长这是回想起战争中的场景,精神受不了!”对于电影《上甘岭》,张计发始终没法从头看到尾,他说:“我实在放不下战友情。我不是英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我只是替他们活着。”

回想当年的军营里,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老英雄,如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原指导员、特等功臣赵毛臣,还有二级战斗英雄、冷枪射手王彦林,都还健在。英雄就在身边,豪气不减当年;走进部队方阵,却像普通一兵。他们是官兵心中的偶像。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再次回到军营,已不见老英雄的身影,他们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回忆中寻觅,令我不禁感怀。

在原部队礼堂边,如今已经建成军史展览馆。岁月如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不断创造辉煌。在地动山摇时抗震救灾,在滔天洪水中抗洪抢险,在高原荒漠上练兵备战,在病毒肆虐时为民逆行……部队领导说得好:今天,我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再打“上甘岭”,痛歼来犯之敌。

我们来到了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见证了英雄连队新兵入伍暨入连谱的仪式。新兵们接过钢枪后,都会将自己的姓名庄重地写在英雄连的连谱上。

“连谱中有谁?”

“黄继光!”应答者的语气自豪铿锵。

连长点名,首先呼喊一个名字:“黄继光!”

“到!”战士们的回答响亮。

那一刻,我心中热血澎湃,不由自主地也在心中默默地答了一声“到”。

一声“黄继光”,一生“黄继光”。这就是军营之根,我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