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数据显示,全年舟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位居长三角41个城市首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级市排名全国前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二;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62412万吨,比上年增长3.9%;集装箱吞吐量257.3万标箱,增长50.9%;年末全市有生产性泊位318个,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87个。
拥有大海的胸怀,才能干好双拥事业。品读这组数据,我们既对驻军部队在上级大力支持下调整训练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行动感到由衷敬佩,也对努力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地方拥军支前聚焦服务备战打仗,呼唤增强军民团结的整体合力。近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发挥双拥优势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新形势下,部队移防换防后战备设施配套建设、子女入学入托等现实问题,亟待地方帮助解决。地方党委政府怎样主动作为、靠前谋划?海岛地理环境特殊,孕育出特别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舟山市积极主动划拨建设用地保障部队建设,并将移防部队临时住房、随军家属住房纳入当地人才房和公租房保障,优先解决移防随军子女入学入托难题。令人感动的是,驻军和驻训部队官兵在完成高强度训练课目之余,为驻地驻训地村庄铺路修桥,帮助附近社区清淤排涝。军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凝聚起舟山市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的巨大力量。
军民合力建设稳固的全民国防,空间很大,路子很宽。舟山地处东海前哨,辖区内一些岛屿是部队海训的理想地点,每年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兵种的部队驻训。放眼全国,像舟山市这样的地方有不少。部队驻训地如何提升拥军支前和双拥工作成效?关键的一条是,坚持做到跟进保障,确保部队训练开展到哪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部队练兵备战,要善于在军地“一盘棋”中协同发力、密切配合、同频共振,要学会在画好“同心圆”中统合力量、统筹资源、统一行动。驻训部队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同样值得点赞。在舟山,“流动的国防教育课堂”助力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备受海岛居民欢迎。
作家说:“大海把被它们分割的地区又连接起来。”我们说,新时代双拥就应该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舟山人有信心、有能力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建设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加快释放双拥工作效能,与人民子弟兵一道,合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