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程柏华 刘代坤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论语·宪问》所书:“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其以骥喻人,意为像千里良驹那样的人才,其能力非常重要,但更要看其品德。《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标准:“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被后人总结为选人用人的标准导向,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加以推崇和延续。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导向,首先要明确德与才的辩证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指的是人才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才,是指其能力和水平。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德才二者缺一不可,相比较而言,德应当摆在首位,是“才之帅”,决定着才的作用和方向;才是“德之资”,支撑着德的影响范围。有德无才者,难堪大任;有才无德者,败事有余。在选人用人中必须突出以德为先,将德的主导作用摆在突出位置。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导向。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选干部要注重德才兼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导向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具体标准,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并鲜明提出“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明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德”的基本要求,指出“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着重强调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坚守政治本色与政治品德,又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更要严守底线,确保工作生活中严于自律、清正廉洁;对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导向进行了部署安排,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等等。在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指引下,新时代军队党的人才队伍建设日益焕发生机,各体系各层级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在各类行业岗位上不断发挥作用、创造业绩。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二十大为全党明确了中心任务,描绘了复兴宏图,也为我军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导向贯彻落实到选人用人各方面、全过程。要立好人才建设的“指挥棒”,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注重实干、群众认可的用人导向,让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蔚然成风。用人难在识人,识人难在识德。必须更加注重对干部德的考核,把对德的考核具体化。在考核内容上,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干部,注重忠诚度鉴别,做好“政治体检”,防止“带病提拔”;在考核方式上,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采取调研考核、研讨座谈、民主测评、综合分析等多种途径,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考察;在考核范围上,要把领导意见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既要有组织评价,又要有基层评议,力求客观公正考察干部。要建立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相匹配的选拔任用体系,从严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不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研究院建设发展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