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斜村地处闽西山区,曾经家家户户守着大片竹林,却不知如何变现,年轻人纷纷前往城市谋出路。
20世纪90年代,我来到培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卖竹席呢?”穷则思变,我与村里几名党员干部自筹3万元,成立当地第一家竹席加工厂。
培斜村打响“竹经济”牌,村“两委”决定乘势而上,成立竹凉席加工企业,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余平方米,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统一管理、销售。去年,全村竹凉席年产165万床,销售额突破1.7亿元。
抱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想法,我和村“两委”商议,决定引进铁观音、丹桂等茶苗,在海拔较高的闲置地种植无公害高山茶。如今,全村种植茶叶1500多亩,茶叶年产值达1000万元。
2013年,看着村里一些年轻人在网上售卖竹席,一年赚了几十万元。我想:“我们能不能试着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很快,村里建起可容纳近百家商户的“电商一条街”,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培斜村的竹席、茶叶,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飞”向全国各地。2022年,培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高达6800万元,成为全国14个电商村之一。
“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灵感,是在河南洛阳重渡沟村参观考察时想到的。培斜村背靠九溪庐山,森林覆盖率达83.7%,是生态旅游宝地。去年,培斜村实现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4000万元。
如今,培斜村已破茧成蝶,“竹经济”这张名片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一定会用足用好党的好政策,带领村民把培斜村建设成为八闽大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红土共富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
(欧贤胤、本报特约通讯员 徐文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