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学者王若虚在《高思诚咏白堂记》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的朋友高思诚“深慕乐天(注:即白居易)之为人,而尤爱其诗”,便把自己的居室修缮为书房,取名为“咏白”,并挑选白居易的诗句装裱在墙上。然而,无论是白居易的做人还是写诗,高思诚都没有学到“点”上,给人一种叶公好龙之感。对高思诚的做法,王若虚议论道:“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如果仰慕却不学习,学习又不求真,能学到什么呢?因而他主张“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
揆诸当下,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中,类似“慕而不学,学而不似”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学不见行动,光说不练,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学止于皮毛,重“面子”轻“里子”,变形走样;还有的学无恒心,只有“一阵子”的热度,虎头蛇尾。如此学习先进典型,只能是走了过场,达不到学习目的。
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一向推崇的美德,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培塑的风尚。一个人立志、立德、立身、立业,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虚心向先进学习,真诚向典型看齐,我们就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比学赶超的目标、砥砺成长的动力,就能不断提升境界格局、纯洁思想道德,在争当时代先锋中行稳致远。
要心动更要行动。“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学习先进典型不能是为外力所迫的勉强行为,而应是从内心深处真正把先进典型当作标杆和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先进典型的仰慕之情转化为学先进、赶先进的实际行动,做到心慕而动、心动行随。学习先进典型是具体的,要口言之更要身行之,时时对照、躬身践行。习主席曾回忆,他在上中学时阅读《人民日报》刊登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后来,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这启示我们,学习先进典型,要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切实付诸行动,做到既“动了心”又“见于行”。
学面子更学里子。习主席指出:“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我们学习先进典型,最重要的是学习其内在的精神和品质,不能浮于浅表,更不能一味在行为上模仿。应坚持“所慕”与“所归”的一致性,学习其先进思想,涵养境界格局;学习其高尚品德,正确立身做人;学习其敬业态度,更加恪尽职守。通过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就能不断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加高尚、人生追求更有意义。
变学一阵子为学一辈子。向先进典型学习,不可取的是只学一阵子,难能可贵的是学一辈子。被称为“京城活雷锋”的孙茂芳,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图利,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敬老爱老,无微不至照顾孤残老人,满腔热忱帮助贫困家庭,组织发起爱心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实践了雷锋精神、传播了雷锋精神。我们学习先进典型,也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向先进典型的持续靠拢中勇攀人生新高度、创造生命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