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部队管理工作务必做到有的放矢”“抓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是我们工作中应该讲求的方式方法。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把握“有的放矢”的含义?怎样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和谢觉哉同志的话,今天读来仍不乏启迪意义。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演说,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之后不久,谢觉哉同志发表了《读学风文件随记》一文,谈对“有的放矢”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有的放矢”就是弄到箭——学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清靶——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会射——瞄准靶、手法稳。毛泽东同志和谢觉哉同志对“有的放矢”的理解,不仅清晰精准而且很容易把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现实中,我们经常强调干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可是,有的人对真正的“的”是什么,“矢”是什么,怎么个“放”法,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在军事训练中把能力问题当成态度问题,在抓行政管理时只重治表而不重治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现象都是既没有搞清“的”,也没有用对“矢”,还不懂得如何“放”。
有的同志说,解决问题时我是了解问题对象现状的。但按照谢觉哉同志的观点,我们不仅要做到了解其现状,还要了解其历史。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问题解决起来就很可能是浅表的、有限的。而解决问题的“矢”就更重要了。有的同志说,我解决问题之前是做了认真思考的。有思考固然好,但要知道,真正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这个重要前提不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就必然缺乏科学性。今天,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并用以武装头脑,将其作为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至于“放”的方法,自然不能盲目,既要直击问题要害,还要不受任何干扰,做到积极稳妥。
“有的放矢”确实是司空见惯的词,但完全吃透它的含义还是要下点功夫的。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想要“有的放矢”抓工作,就需要我们多掌握新的情况,学习运用新的理论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