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火箭军某旅一营——

载誉向战勇争先 执掌长剑再冲锋


■本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记 者 邹 菲 通讯员 焦梦梦

薄雾锁山林,晨曦洒营盘。起床号刚刚响过,火箭军某旅一营一级军士长陈细强背上早已收拾好的行囊,大步向屋外走去。此行,他将奔赴教导队,参加为期数天的急缺专业学习集训。

出发前,陈细强来到营门口的“荣誉石”前,轻抚着“军事训练模范营”几个遒劲大字,耳旁回荡起营队的励志口号:“没有永远的荣誉,只有不懈的追求。”

陈细强今年50岁,是全营最老的兵。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几天前,听说全旅要组织急缺专业集训,他找到营领导:“这事我得上!”

营领导姚平政问:“这个岗位任务繁重,还要当‘种子’带徒弟,你能吃得消吗?”陈细强把眉毛一扬说:“咱们一营,哪有轻松的岗位?”

作为火箭军组建最早的种子部队之一,该营坚持从难从严锤炼提升实战能力。他们连续多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营”荣誉称号。

提到一营,很多人都不禁竖起大拇指。面对大家的赞扬,营党委一班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初到一营任职,姚平政发现一个现象:无论何时,官兵们总是习惯快步小跑。几年过去,姚平政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了那个跑着前进的人。

采访中,姚平政的一句话道出全营官兵心声:“一营作为老先进,更要焕发新活力,不折不扣地落实所担负的任务,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目标昭示方向,目标凝聚力量。连日来,记者跟随一营练兵备战、砺剑试锋,真实记录下该营官兵的战斗姿态——

在专业强训演兵场,他们区分低、中、高设立3个层级目标,让每名官兵选定冲刺目标。营领导没想到,全营一多半官兵选择了最高等级。“有了需要‘蹦一蹦’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才可能倒逼自己保持‘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营领导文翔说。

中士艾雄风选报了最高等级。然而,两轮考试结束,他的成绩并不理想。有战友劝他“降级”,但艾雄风坚定地说:“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前进,就一定能抵达终点!”

这句话让很多战友想起那次长途野营拉练。腿上有伤的艾雄风,带着满腿绷带坚持走完全程。直招军士张澳刚入伍,初次参加如此高强度的拉练,身体有些吃不消。看到艾雄风的坚持,张澳咬咬牙,最后几百米匍匐着挪动抵达终点。

“不认输,才能赢!”这是张澳参加野营拉练的深切体会,也是一营给他上的生动一课。

不管训练多苦多累,官兵们都有种感觉:在一营干,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二级军士长王道君是全旅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被评为“火箭军工匠型专业技能军士”,却依旧起早贪黑苦练专业技能;班长邵付义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入伍第二年便执行发射任务……

在该营采访,记者随处都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和“力”。这“气”,是奋发向上的朝气、加速奔跑的锐气、敢打必胜的虎气;这“力”,是推动全营官兵奋进强军新征程的强劲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