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彰显“亲仁善邻”的大国风范


■谢红军

“亲仁善邻”典出《左传·隐公六年》,原文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思是亲近仁者、与邻邦友好。自古以来,中国人始终认为,家族和国家的昌盛,从来不是通过对外战争抢夺攻伐而来,而是以仁爱道义与邻交往,讲信修睦、友好相处。历史也反复证明,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作为一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对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有重要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就认为,以仁爱友善的原则与邻国相处,是国家间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等,都表达了与邻交往要有仁爱之心的观点。“亲仁善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内敛与厚重,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宽厚与包容。古往今来,正是始终秉承“亲仁善邻”的政治智慧,中华儿女才能世代坚持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华夏各民族间才能始终交融交流、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才能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人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同时要看到,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十分复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发展了“亲仁善邻”的传统智慧,将其落实在各民族、国家的共同发展上。早在1946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间地带”概念,主张争取和团结新兴的独立民族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并推行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积极努力争取与周边邻国建立相互信任的外交关系,形成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中国外交舞台的不断延伸,多边合作成为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深化睦邻友好,通过参与地区安全对话维护周边稳定,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确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为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树立新型安全观和加强新型区域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也注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使中国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在“亲仁善邻”,旨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此外,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都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俗话说:“邻居好,无价宝。”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希望同世界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前进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坚持睦邻惠邻,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本系列共计11篇,到今天刊发完毕。前10篇见报时间分别为2023年2月1日、2月3日、2月6日、2月8日、2月10日、2月13日、2月15日、2月17日、2月20日、2月23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