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只是存在于指挥机构的规划和运筹中吗?单元要素只是被动执行的‘棋子’吗?”东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在一次红蓝对抗演习中,因一个班组的协同误差而败走麦城。此次摔跟头也让官兵们捡了一个明白:体系短板是最危险的短板,体系弱项是最致命的弱项,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自从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以来,打造一个“联万心而作一心”的作战体系,就是军事家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只不过古今有所区别的是,体系内各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在冷兵器、热兵器甚至机械化战争中,优势兵力几乎代表了战斗力,先进兵器基本上就是撒手锏,弓弩、骑兵、大炮、坦克、飞机等都曾各领风骚、尽展风采。同时,由于当时的体系相当于“容器”,各作战力量之间基本上是物理组合,关联不紧、互通不强,长处强项发挥到极致可以横扫千军,而一些短板弱项的影响则没那么明显,不至于“击一点而撼全局”。
有军事专家称:“体系作战,就是要把众多的兵种焊成一块精密的手表。”每个零部件都正常运行,手表才能精准报时。如果出现一丝一毫的误差,手表就可能失灵失准。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飞机看似还是那个飞机,大炮看似还是那个大炮,但机炮“各自为战”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无战不联、无联不胜”正在成为现实。如今的作战体系好比“大脑”,反应灵敏、互联互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弱点、堵点、断点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化学反应甚至几何级、指数级倍增,最终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导致整个作战系统瘫痪。
仗要联合打,兵要体系练。“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补不齐,容量上不去。我军近年来十分注重聚焦体系练兵中的短板弱项,集思广益、集智攻关,打通经脉、构建体系,合帐筹划、常态演训,实现了力量上“合”、行动上“联”、效能上“优”、指挥上“统”。同时也要看到,我军作战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在演习中强调要素齐全,实际组网用链却关注不够,成了有“拳头”没“神经”的虚联合;有的指挥体系联而不合,信息平台联而不通,数据链、指挥链、保障链联而不畅……这些问题不解决,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练兵仍是拼盘化、表面化、形式化,杀伤链就无法从技术层面真正打通。
作战体系不是无生命的“芯片”,而应该装着一颗热腾腾的“心片”。不练体系,基本没戏,“芯连芯”不代表“心连心”。如果思维还停留在机械化战争年代,抱着多一“链”不如少一“链”的想法,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觉得体系作战是指挥机关的事,上级让怎么训就怎么训,只看到个体看不到体系、只练个体而融不进体系,就难以奏好体系作战的“协奏曲”。明天的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今天的训练就必须主动跳出“兵种思维”“军种思维”,牢固树立信息主导理念、联合制胜观念和体系练兵思维,打破空间、结构、兵种、编成的局限性,习惯在体系中认识和定位自身,努力在体系中训练和提高能力,真正实现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行为规范、心理意识的“融”与“淬”,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形合神散”的痼疾。
“指头强”不等于“拳头硬”,但“指头”不强“拳头”肯定不硬。作战体系既有“1+1>2”的合力优势,也存在“100-1=0”的致命软肋,前面的“1”可以为体系作战贡献力量,后面的“1”则会影响作战体系的聚合效能。每一支作战力量、每一个作战单元、每一名官兵,都是作战体系中的关键一节,都是战斗力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体系是“幕后力量”,“每一个”才是体系的放电尖端。只有从“每一个”练起,抓严单兵单装等基本作战单元联训,抓实班排连营等基层分队合练,尤其是下功夫破解新力量新领域的指挥协同、战法运用、体系构建、综合保障等难题,方能整合力量、聚合优势、释放效能,形成“奋一战而胜万战”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东部战区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