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妈妈发来的微信语音,张美瀚哭了。
“有空给妈妈回个电话吧,妈妈很想你……”母亲担忧的语气里写满了小心翼翼。
2年前,张美瀚还穿梭在清华校园中。静谧的午后,他在图书馆畅游书海,享受着美好的校园时光。
如今,已是西藏军区某旅上等兵的张美瀚,参加过实战演习,发射过新型火炮,在雪域高原站岗放哨。
“人家一听我是清华大学学生,见面就说我是国家栋梁。”张美瀚说,“其实,我根本算不上什么栋梁,陈祥榕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
两年军旅生涯,足以改变一个人。两年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坚毅果敢的军人。
2023年除夕夜,张美瀚意外地失眠了。两年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像电影般从脑海中闪过:第一次入藏、第一次站岗、第一次训练……
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名清华学子的高原成长心路。
“做祖国边境线上的一座界碑,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那年,12月的北京有些冷,大一新生张美瀚还和往常一样在清华校园里跑步。礼堂前公告栏上“2020年12月清华征兵宣讲会”的海报格外显眼,让人想不注意都难。
“想当兵吗?进来听听吧!”志愿者的声音逐渐放大。
“当兵”这个词第一次闯进张美瀚的人生。那时他还不知道,往后两年他将在雪域高原的军营度过。
张美瀚走进礼堂。台上,一位名叫周作勇的学长,身着军装站得笔直。前排的灯光照着老兵挺拔的身姿,他整个人似乎都在发光。
学长讲述了自己在西藏当兵的经历:凌晨一点的孤月相伴,训练场上扬起的风沙,夜晚浪漫的星空……当然,还有边境一线惊心动魄的故事。
提笔生华章,上马靖边疆。那一刻,张美瀚心潮澎湃。这位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少年,热血被点燃,内心仿佛有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我要去西藏当兵!”
张美瀚做这个决定只用了10秒,说服父母却用了好几个月。父母担心儿子吃苦,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儿子的选择。
2021年3月,张美瀚如愿成为清华大学第3位进藏服役的大学生士兵。“我们清华有一堂《大学之道》的课程。上课时,同学们讨论着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很理想化,我想去部队接接地气,也想寻找自己的方向。”他说。
入藏之前,新兵在重庆参加集训。入营第一天,张美瀚生怕自己出错:“班长,床单是不是这样铺?被子这样叠可以吗?水壶能不能放这儿……”
“你是个‘问题宝宝’吗?”新兵班长有些想笑,但忍住了。张美瀚精准捕捉到了班长的这个微表情:原来,班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望着这名精气神十足的大学生新兵,指导员旦增曲扎的第一印象是:书生气重,可能吃不了啥苦。后来一谈心,指导员才知道,张美瀚在清华大学国旗护卫队锻炼过,自己主动请缨入藏从军。
“做祖国边境线上的一座界碑,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听到张美瀚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指导员决心带好这名新兵。
经常有人问张美瀚为什么来西藏当兵。“没有那么多理由,吃饭睡觉需要理由吗?”他的回答很有00后一代人的特色,“我想当兵,就报名了。”
少年的梦,是一场盛大的相逢,背景是高原湛蓝的天空和脚下的泥土。
同年兵李登豪不止一次听张美瀚提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话。显然,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张美瀚。
在战友们看来,清华学子张美瀚是国家栋梁。但张美瀚明白,他头上罩的光环有时也是一种困扰。
和上学一样,当兵有十几个课目要考试,考的还是张美瀚的弱项——跑3公里还算凑合,引体向上他一个也拉不上去。
不论多努力,张美瀚就是拉不上去,脸颊因憋气涨得通红,双手一次次滑下单杠……在全连战友的注视下,张美瀚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怎么办?练!每天中午吃完饭,张美瀚都去加练。他用背包绳把自己两只手绑在单杠上,慢慢往上拉。
李登豪体能素质过硬,单杠成绩在全连遥遥领先。看到张美瀚吊在杠上的痛苦样子,李登豪每天陪张美瀚一起练习单杠,教他如何正确发力,防止拉伤。回到宿舍,李登豪又帮他放松肌肉。
“班长,我现在能拉好几个单杠了。不信,我拉给你看!”不久后,张美瀚利落地转身上杠,动作一气呵成。
那天,站在单杠旁边,班长越数越高兴。3个月后,张美瀚所有课目获得优秀。张美瀚知道,如果不是战友们一直指导和鼓励,自己不会进步得这么快,他打心眼里感谢战友们。
第一次站岗,张美瀚记得,凌晨很冷,周围黑漆漆一片,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困意袭来,他抬头看,星空却被云完全挡住。
张美瀚站在哨位上一次次遥望远处的万家灯火。那一刻,他觉得当兵再苦都值得。
“这层茧现在还不够厚,等再厚一点,我就成老兵啦”
历时2小时40分,从重庆飞往拉萨。这张机票,张美瀚珍藏了两年。
这张机票,是张美瀚开始入藏军旅生涯的见证。第一次坐飞机前那天晚上,他激动得一宿没睡。打包行李、安检、登机,快要飞抵目的地时,班长指着机翼下一片区域说:“快看,那就是咱们营区!”他朝窗外一看,感觉高原的雪山离自己很近。
进藏第一晚,张美瀚给妈妈打了视频电话:“我很好,你们放心。这里风景不错,等天晴了,我给你们拍星空。”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故作轻松。
其实,下连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雨,营区宿舍里有些冷。第二天起来,张美瀚发现自己感冒了。
正午,烈日当头。张美瀚在水泥地板上练俯卧撑。等爬起来时,他发现自己手上多了一个泡。后来,他才知道,阳光曝晒后,水泥地板温度会很高,双手接触地面训练时要戴手套。
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入藏不久,他们赶上野外驻训。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地域,张美瀚走两步路都喘,更别说跑步了。晚上,他根本睡不着觉,不是想家,而是发现自己喘不过来气。
第一次在高原上跑3公里,张美瀚名列新兵班最末。以严厉著称的副班长周厚江批评道:“你是不是想偷懒啊?为啥总是畏畏缩缩?没有一点军人气魄,也没有突破自己的勇气!”
张美瀚没有反驳,解释道:“在高原跑步,我挺害怕的……我跑得是挺慢,但我会加倍努力……”
“一班所有同志都要及格,你也一样!”此后,每天点完名,周厚江就督促张美瀚上跑道。
在高原上,老班长们13分钟就能跑完3公里。看到身边老兵跑得飞快,张美瀚清楚,“那是自己永远达不到的速度。”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绝不掉队”。
“每次练习跑步,不论多难扛,他从来没有停下来过。”看到张美瀚练得上下楼时脚都抬不起来仍在坚持,周厚江感到欣慰。
几个月苦练后,张美瀚终于达标。与此同时,他的脸晒黑了,嘴唇裂开,双手脱皮。休假归来的指导员笑称:“至少从外表上看,你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原兵的标准。”
高原训练场上,身材略显单薄的张美瀚,用尽全身力气翻动轮胎。翻了两个后,张美瀚明显比战友们落后了。他粗重的喘息声,传到了时任连长邓小波耳中。
邓小波上前劝道:“翻不动,就休息一下。”张美瀚不肯,哪怕落到最后仍咬牙坚持完成训练。
在张美瀚看来,身上的伤痕和手掌上的茧子,是军人的荣誉。“这层茧现在还不够厚,等再厚一点,我就成老兵啦!”他笑着说。
“我来西藏当兵,不是为了‘镀金’”
连里来了位清华学子,战友们一开始都在观望。
张美瀚学习能力强。通过自学,他熟练掌握了图像制作和视频剪辑等软件。新兵集训时,他毛遂自荐,主动要求为新兵连制作展板和画册。
制作画册那些天,张美瀚精益求精,每天忙到凌晨。其实,连队领导并没有给他提那么高的要求。
“这小子对自己认准的事非常执着,又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急于证明自己。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有瑕疵,所以对自己特别狠。”看着又熬了一夜准备板报比赛的张美瀚,指导员眼里闪过一丝心疼。
刚下连时,张美瀚体能成绩一度落后。那时,一些老兵多少有点看热闹的心理。后来,大家都感到了这个小伙子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
不论领导安排什么工作,张美瀚从不找借口。遇到不会的技能,他就上网去学。学会后,他又钻研怎么把它应用到部队工作生活中。
很快,在新装备训练中,爱琢磨的张美瀚当上了排头兵。他和战友一起结合装备应用实际,优化某新式火箭炮的操作手册,编成简明易记的“口袋书”,促进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
张美瀚还总结某课目训练窍门,创造出一种新计算方法,只花了大纲规定一半的时间,就高标准完成操作。这个方法在全连推广应用,令不少骨干和老兵刮目相看。
不过,抛开名校光环,张美瀚也是个普通年轻人,偶尔也想偷个懒,放飞一下自己。
随着表扬的声音越来越多,张美瀚有点“飘”了起来。班长罗亚宁外出集训归队后,来告状的老兵一个接一个,说清华学子不把战友们放在眼里。
副班长周厚江也发现,张美瀚训练成绩下滑。“训练不进步就算了,为啥还退步这么多?”周厚江找到张美瀚问话。
谁知,张美瀚嘴里振振有词:“我来部队,是想学点没了解过的东西。现在,这些训练内容我都会了。”
听到这话,周厚江直冒火:“如果战争明天来临,你能上得去、打得赢么?这样下去,你只是完成了到部队‘镀金’的任务,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战士!”
一度认为自己表现出色的张美瀚,带着哭腔说:“我来西藏当兵,不是为了‘镀金’……”
等张美瀚平静下来,周厚江拍着他的肩膀说:“只有好好淬火锻炼,才能脱胎换骨。不要忘了自己来当兵的初心!”张美瀚使劲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张美瀚的训练再也没有让班长操心,和战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2021年年底,张美瀚和两位同年兵组队参加全军军事建模竞赛。自学课程、撰写论文、数学建模……他们平均每天只睡3小时,然而比赛结果并不如意。
“那次建模比赛真的打击到他了!”第二年,任指导员怎么劝,张美瀚都不愿意再参赛。于是,指导员放下狠话:“这次没拿名次,就算在我头上。”
在大家的支持与鼓励下,张美瀚重新组队再次出战。最终,他用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证明了自己。
“我收获了军旅生涯最宝贵的东西,也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宣讲即将开始,张美瀚理了理军帽,多少有些紧张。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场“高原红”与“清华紫”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视频交流的方式,在高原驻训官兵与40多名清华师生间展开。
互动会上,张美瀚交流的题目是:如何在青春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听着热烈掌声,张美瀚觉得眼眶有点湿润。他隐约看到屏幕中有一位男生,眼里闪着光,一如两年前自己的模样。
“高原红”与“清华紫”的共同底色是爱国。官兵们特别盼望将这种交流互动方式延续下去:“希望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士兵来雪域高原建功立业,也让战友们接触名牌学府的同龄人,提升学习动力。”
每次组织学习发言,张美瀚总能出口成章。战友们看到张美瀚经常抱着书本读,都跑去问他要书单。“以前大家休息时,不是打游戏,就是刷视频。张美瀚来了之后,我们连阅览室一直满员,大家都在看书学习充电。”说到这儿,指导员满眼都是笑意。
看到张美瀚制作的军事训练教学视频短片获奖后,李登豪也想学习视频剪辑。这让张美瀚又惊又喜。
李登豪憨厚老实,待人真诚,被战友们称为现实版“许三多”。从新兵时起,俩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去年“军体之星”比武在即,李登豪报名参加单杠项目。临近比赛,他心里有点慌,总怕自己发挥失常。
张美瀚找到李登豪说:“咱俩打个赌,如果你比武拿第一,我送你个礼物!”
这一下,激起了李登豪的斗志。后来,他顺利夺冠。张美瀚果然买来一只手表,戴到李登豪腕上,还不忘送上一句“恭喜”。
熄灯后,连队学习室里,原本给李登豪一个人“订制”的视频制作课,变成了兴趣小组。原来,下士李翔、中士巴桑听说后也很感兴趣,都想加入课程学习。
数据处理、视频剪辑、多媒体课件制作……张美瀚倾尽所能帮带战友。以前,完成连队的各种档案表格,文书一人加班加点要整理好几天。现在,兴趣小组的战友集体突击这项工作,半天就能完成。
张美瀚融入了战友们,战友们也时刻为张美瀚加载着能量。
“在这里,我收获了军旅生涯最宝贵的东西,也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张美瀚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西藏军区某旅上等兵 张美瀚
我是清华大学一名学生,也是一名陆军上等兵。如果把自己的军旅生涯拍成一部故事片,那么每一集都可以挑出足够精彩的瞬间。
所有的瞬间里,我认为站岗是最能体现军人特色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夜深人静,在营区连队门口站岗时,我脑子里有时会蹦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睡觉时,我要在这里站着?”
后来,我明白,头顶的高原星空就是意义,对面的万家灯火也是意义。
刚到部队时,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来西藏当兵?”为什么当兵就一定要有个理由呢?我觉得,一旦有入伍的想法,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去报名参军,不要在乎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烈士陈祥榕牺牲的时候才18岁。他的未来还有多少个18年没来得及过?我比陈祥榕还年长一个月,寸功未立,在温馨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凭什么让同龄人甚至比自己还小的人,到前线去流血牺牲?
那天,了解到征兵消息后,我就报名了。其实,我不喜欢舞枪弄炮,也不是军迷。但我还是来当兵了,尽一个年轻人应该尽的义务。
我总觉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身边一位老兵,刚入藏的时候得过高原肺水肿,幸好及时被送进医院抢救过来;我的一位同年兵,刚进藏时体能练得猛了些,当时就晕倒在训练场。
感谢军营!在这个钢铁熔炉里,我被锻造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鲜血与硝烟铸就的光荣历史告诉我,这就是传承。
图①:西藏军区某旅上等兵张美瀚(左四)和战友们训练归来。刘 旺摄
图②:西藏军区某旅上等兵张美瀚正在参加训练。王龙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