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第78集团军某旅七营举办的迎新晚会上,二级上士占湧给新战友来了个劲爆的“肌肉秀”。清晰的人鱼线、充满力量感的表演燃爆全场,台下赞叹声、欢呼声不断。
然而,新战友们不知道的是,眼前身材壮硕的“肌肉男”,曾是大家眼中的“小胖墩”。
入伍之初,个头不高的占湧体重超标,且不爱运动。经过新兵连的磨炼和战友们的帮助,他的体重才逐渐减下来。可好景不长,随着各项考核达到合格标准,他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饭量增了、运动少了不说,还经常找机会逃避体能训练。不知不觉间,占湧又一点点胖了回来。
“其实自己也不是真的不爱动,只是觉得体能训练有些乏味。”回忆起那段时光,占湧有些难为情。他坦言,过去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体能训练课目单一,想到自己反正成不了“尖子”,索性开始追求“60分万岁”。“五公里越野、单双杠好比饭桌上的主食,虽然不可或缺,可如果每顿饭都只吃米饭馒头,也会感觉噎得慌。虽然两者都是打牢体能基础的好方法,但练得多了也会产生厌烦情绪。”
与占湧相比,大学生士兵丛庆逃避体能训练的理由是“爱惜身体”。大学期间,丛庆热爱健身,是学校健身队的一员。对健身颇有研究的他,独有自己一套训练理念。
“一味重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不仅不易于成绩提升,还容易造成训练伤。”丛庆说,那时候没有专业训练器材的辅助,提高体能训练成绩多是靠加量加压,经常早上下午各跑一个五公里,到了夜晚睡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各做100个,周末和节假日有时还要“开小灶”。
“白天跑、晚上跑,刮风跑、下雨也跑,五公里越野就像家常便饭,早晚天天见……”担心自己受伤,丛庆也开始选择逃避。
官兵有所呼,机关有所应。在相关政策和上级的支持下,该旅下大力改善官兵训练生活环境,为每个连队建设文体活动室,购置下发一大批哑铃、卧推器、腹肌轮、臂力棒等健身器材。同时,拿出专项经费建成多功能中心健身房,区分长跑耐力、核心力量等功能训练区,配备专业体能训练设施,用来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文体生活需求。
丛庆至今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走进多功能中心健身房那兴奋的感觉。“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各类健身器械一应俱全,简直可以与地方健身房媲美!”
打那以后,丛庆一有机会便拉着占湧训练健身。渐渐地,占湧也开始爱上训练,经常在体能训练后到健身房加练。两人还在连里组建了健身队,研究健身方法、安排训练计划,约战友一同到健身房“撸铁”。如今,健身队从起初的两个人,发展到40多人。“设施环境好了,越来越多人爱上体能、爱上训练,军营里刮起‘健身风’。”
不仅训练设施环境升级换挡,官兵们的训练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记者采访时看到,在五公里越野起跑处,官兵必做开合跳、冲刺跑等充分热身;在动感单车区,官兵在激昂的音乐下踩动踏板;在组合器械区,官兵三人一组、一人卧推两人保护;在礼堂前广场上,官兵在军体教员的带领下,欢快跳起了健身操……体能训练时间,组训施训更加科学合理,官兵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兵种专业对体能要求各有不同,官兵训练基础也各有所异。”该旅某保障连军体教员告诉记者,有了专业训练器材场地的保障,可以根据兵种专业需求、官兵身体素质差异,科学设计训练计划,安排针对性训练内容,让训练效益大幅提升,极大地激发调动官兵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
日前,在该旅组织的军事体育创破纪录比武中,官兵们一个个激情似火、赶超比拼,8项纪录被刷新,多个课目平均成绩得到较大提升。
微议录
让专业设施助力训练
■杨 钊
五公里越野、单双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是部队打牢官兵体能素质基础的传统训练课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官兵在生活训练、文体娱乐方面的需求更加多样,需要各级在继续发挥“老传统”作用的同时,积极改善训练条件、树立科学理念、丰富训练方式,进一步调动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
这些年来,各级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想方设法为基层解难纾困,不仅文体活动设施更新换代,训练环境条件配套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各种基础训练中心、各型专业训练模拟器等陆续走进官兵训练生活,训练保障愈加科学高效、聚焦实战。
有了“神兵利器”,不代表就能练成“绝世武功”。各级要树立科学理念,着眼提升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科学制订训练计划,优化资源调配,提高训练保障质效,以时代眼光、创新方法助推专业设施为训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