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姥爷亲手种下、长了近20年的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面伫立庭院中的旗帜。
路过的村民望着伸出墙头的柿子,眼馋得很,有时候会向舅舅讨要:“克坤,摘几个柿子尝尝,都12月份了,你家柿子还不摘呢?”
舅舅有些不情愿,嘴里嘟囔着:“只能给一个啊,这些柿子可不能摘,两个在外当兵的外甥快休假了,得给他们留着。”
10月,柿子初熟,舅舅便在家庭微信群中“炫耀”:“想吃的报名啦!”恰逢工作繁忙,我和二哥不约而同地在群中回复:“过段时间,我们就休假回家,舅舅给我们留几个!”就是这样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舅舅听到心里去了。
那个周末,两个侄女听说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柿子,吵着要回老宅看看。舅舅笑盈盈地迎接大家,拿出事先在树冠底部摘的柿子分给她俩。可这两个小家伙不满足,想爬上树体验采摘的乐趣。
舅舅听罢,犯了难——让摘,我和二哥休假返回,树上没了鲜果;不让摘,两个小家伙楚楚可怜,也显得自己太偏心。犹豫之际,大哥看出了舅舅的心思,他和舅舅一样挂念着身在军营的我和二哥。他低头向两个女儿耐心解释道:“咱们已经有了好几个柿子,两个叔叔还没有吃到,是不是应该把树上的柿子留给他俩呢?”
“是!叔叔们当兵很辛苦。”
两个孩子爽快的回答,也逗笑了舅舅。他望着树梢上的柿子,畅想着不久的将来两个外甥回家的情景。
霜降时节悄然到来,这是柿子采摘的最佳季节。
看着迟迟不摘的柿子,几个姨发起了愁,她们催促舅舅“抓紧行动”:“再不摘,都要烂在树上了。”舅舅却无动于衷,笑着说:“霜打的柿子才好吃嘞,再等等,肯定更甜!”几个姨拿舅舅没办法,还觉得他固执。大哥在一旁小声解释道:“我舅这是要留给我俩弟弟呢。”
“那俩孩子就是在群里那么一说,你舅就当了真。”
“俩外甥在部队,就盼着这口家里味道,我必须给他们留好了!”舅舅听后,认真了起来。几个姨便不做声了。
天气越来越冷,舅舅像守护宝贝一般守护着树上的柿子,隔三岔五回姥爷的院子里,看看树上的柿子情况如何。
12月初,姥爷去世百日祭,我休假返乡祭拜。行至村口,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宅的方向张望,映入眼帘的橙黄柿子,让我心中涌上一阵暖流。想到那是家人留给我们这些游子的“美味”,我的脚步也不觉快了起来。
走进院子,我径直走向柿树。抬头望着饱满鲜黄的柿子,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想起那些与亲人在柿子树下尝鲜、聊天的温暖时光。如今,想到姥爷已经离开了,眼睛不知不觉模糊起来。
“快摘着吃啊!”舅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抹了一把眼泪,笑着回头:“谢谢舅,你还真给我们留着呢,这么多,吃不完。”
“特意给你们留着的,惦记这些柿子的人多呢,我可做了好几次‘恶人’了。”
摘了几个柿子后,我提议把剩下的给还未到家的二哥继续留着。二哥从军十六载,不久将退伍返乡。这位在军营奉献多年的老兵,更应该享受这份满含亲人思念与牵挂的香甜。
“有乌鸦!”突然,一旁的三姨惊呼起来。正值寒冬,很多鸟类没了食物来源,早早盯上这满树的柿子,只要没人在,他们就成群结队地飞来啄食。
舅舅和几个姨看着被乌鸦啄坏的柿子很是心疼:“我们把柿子罩起来吧。”母亲灵机一动提议,很快得到大家一致同意。
“听说过给蔬菜盖膜、给苹果套袋的,还第一次听说罩柿子的。”三姨嘴上说着,却一头扎进杂物间寻摸塑料薄膜去了。紧接着,全家老小齐上阵,开始行动:二姨身手敏捷,靠着小时候练就的爬树本事,很快爬到了树上,扯着薄膜;母亲担任指挥,精确指挥二姨操作;舅舅是后勤保障,及时补充各“战位”所缺“物资”;大姨年龄最大,当起了“战地记者”,举起手机拍下这有趣的一幕……
“团结一致,大功告成!这就是咱们军人家庭的好作风!”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几个挂满果实的枝杈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大家站在树下,满心欢喜。
“伟富,树上的柿子给你留着呢,等你回来,摘着吃!”微信群里,舅舅说。
后来,我听二哥说,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胸戴大红花站在树下。姥爷和舅舅、姨们簇拥着他,高兴地说:“孩子啊,终于回家了,柿子熟了,快尝尝吧。”那晚,二哥说他流泪了。